ZKX's LAB

毛南族:养牛迈出“牛”步子

2020-12-18新闻8

养牛迈出“牛”步子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叠岭村各旦屯

方久儒扩大了养殖规模。王淙岳 摄

沿着叠岭村各旦屯狭窄的山间公路蜿蜒往上,车行驶至山顶,宽敞的菜牛养殖场映入眼帘。戴着眼镜的毛南族小伙方久儒正在养殖场查看建设情况。

“这是我们修建的草料发酵槽,草料的主要成分是牧草和玉米,冬季牧草紧缺,养殖场正式运营后,这个发酵槽能满足牛场饲养草料自给自主4个月以上。” 谈起菜牛养殖来,方久儒滔滔不绝。有知识有文化、养殖技术过硬,这位毛南族脱贫小伙有着自己的“牛”心壮志。

方久儒一家共有4口人,因他与弟弟读大学,家中经济压力较重,精准识别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方久儒大学毕业后找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加上家中父亲养殖菜牛,全家生活慢慢有了起色,2016年成功脱贫。

2017年,父亲病重,他辞职返乡。“之前我爸爸散养了5头牛,回家之后我决定从他的手里接过来继续干!”借助“贷牛还牛”政策,方久儒很快将养殖规模扩大到40头,家中玉米地改种牧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他还用上专业知识自建养殖场。

“2019年我将养的40头牛陆陆续续卖掉20头,大概有10万元的纯收入。”方久儒略显含蓄地说。此外,他还积极发动其他贫困户参与合作经营,为他们带来了超过20万元的纯收入。

2020年,方久儒向镇政府提出申请,在思恩镇叠岭村成立村民合作社,筹划建设一个可同时容纳200头肉牛的养殖场,“我对环江菜牛养殖很有信心!我能从贫困户成功脱贫,是政府帮助了我,我现在也希望能够努力回馈乡亲和社会。”

产业发展好,脱贫底气足。环江依托七大扶贫特色产业,托起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在当地政府的精心组织下,贫困户发展桑蚕2.236万亩、饲养香猪母猪2347头、年种植优质稻2.71万亩、种植杉木18.56万亩、种植柑橘 1.04万亩、饲养菜牛母牛5363头、种植油茶2.15万亩。生活甜如蜜,鼓起了钱袋子,毛南族群众斗志昂扬地走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致富路上……(记者 李姣梦 谢羲薇 通讯员 卢文斋 王淙岳 玉翔)

#毛南族#菜牛#养殖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