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京将建轨道交通乘客信用体系: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 减少高峰拥堵

2020-12-18新闻24

为推进智慧地铁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创新发展,12月18日,北京协同创新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仪式上,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获悉,北京将逐步推进智慧地铁建设,全面提升地铁智慧服务。在乘务服务方面,拟建立轨道交通乘客信用体系,如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缓解地铁高峰期拥堵。

建立北京轨道交通乘客信用体系

据介绍,协同创新研究院的组建是推进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1月,京投公司牵头编制完成《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发展行动策划方案》。方案拟通过多项措施,最终打造面向乘客全出行链的智慧乘客服务、增强调度指挥高效协同能力的智能车辆/设备运行、提升维修维护效率的智能车辆/设备维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建设、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及乘客舒适度的智慧制造共五类智慧地铁应用体系。

尤其是在乘客服务方面,北京将通过整合轨道交通行业内各独立的信息服务渠道,搭建路网统一、多维度的乘客服务平台,如整合服务热线,新建召援、导航系统,升级视频监视、乘客信息、广播等系统,最终形成基于乘客画像的全出行链便捷服务及增值服务。

同时,建立北京轨道交通乘客信用体系,优化自动售检票及安检终端设备,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减少高峰期拥堵,缩短乘客进出站时间。本次行动从信息服务、智能票务、快速安检等三大类业务进行提升,打造面向乘客全出行链的智慧乘客服务应用体系。

依托冬奥支线建设一批智慧地铁示范工程

在地铁建设方面,《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发展行动策划方案》重点依托北京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打造北京首条智慧地铁示范线。通过深化科技冬奥、智能票务、乘客信息等智慧化服务体系,提升乘客的智能出行体验。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过30年发展,积累了雄厚的技术成果。通过前期北京地铁亦庄线国产化CBTC系统示范工程、北京燕房线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国家示范工程等,北京轨道交通已逐步实现从“自主化”的“跟跑”阶段到“自动化”的“并跑”阶段,并逐步向“智能化”“智慧化”的“领跑”阶段跨越式发展。

接下来,协同创新研究院依托冬奥支线示范工程,积极开展轨道交通“智慧大脑”研究和技术布局。本着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推广一批的策略,快速推进AI、大数据、智能视频分析等前沿科技与地铁应用场景深度融合,落实《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发展行动策划方案》。

未来,通过“智慧大脑”建设,最终实现乘客个体“出行可规划、规划可兑现、行程可修正”,城市交通整体“零风险、低延误、少拥挤、无等待”,使轨道交通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更绿色、更个性化。

背景:推进智慧地铁建设 北京成立协同创新研究院

协同创新研究院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京投公司”)牵头,联合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地铁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简称“京港地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科院”)、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电控”)、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紫光集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简称“北京交大”)、等创新机构共同组建成立,是首都轨道交通行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践行产业转型的有益尝试,将成为首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引擎。

京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燕友表示,推动北京轨道交通数字转型和创新发展对全国有示范意义,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成立顺应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是打通北京轨道交通行业“政、产、学、研、用”多环节壁垒、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协同创新研究院初期拟打造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智能列车、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通信网络五大科技创新中心。目前,该平台正在围绕运行控制系统、调度指挥和乘客服务、运行维护、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刘洋

#安检#轨道交通#乘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