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新疆军区部队结合戍边守防任务,把精准扶贫、共建扶贫、边境扶贫和民兵服务队扶贫有机结合起来,真心真情办好民生实事,带领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攻克贫困堡垒。截止今年5月,部队帮扶的203个村全部脱贫,但子弟兵的爱心并未停歇,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民鱼水深情。今日推出特稿《西陲边关,子弟兵用真情温暖了寒冬》
真情为民,助推群众致富
冬日的伊犁河谷银装素裹、寒气袭人。在伊宁市潘津镇英阿瓦提村的会议室里,却欢声笑语、暖意浓浓。
当日上午,陆军第946医院政委罗高带着价值约3万余元的办公用品和生活物资,来到这个村,帮助该村解决办公设备少、生活设施缺的难题。
前不久,该院工作组在走访过程中得知,该村因疫情防控和基层正规化建设任务需要,工作人员变多,办公设备与生活设施短缺,影响了正常生活秩序。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用专项经费购置5台电脑、3台打印机和1套净水机,送到了村委会。
在捐赠仪式上,该村向医院赠送了“心系群众解民忧,倾力扶贫暖民心”和“精准扶贫奔小康,携手共建文明村”的锦旗,以感谢医院为该村精准帮扶带来的巨大变化。
该村党支部书记艾孜买买提·艾里肯介绍,自医院帮扶以来,为村里新建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服务站,赠送了图书和医疗设备,粉刷了办公楼、硬化路面、捐赠设备设施,还为村幼儿园铺设塑胶地面,捐赠桌椅、床、被褥和玩具。除此之外,每年还组织医疗组进村巡诊,免费发放药品,温暖了百姓的心。今年,该村被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伊宁市两级表彰为“民族团结示范村”。
捐赠活动正在进行时,该村村民尼亚孜·沙吾尔赶到村委会,紧紧地拥抱着罗政委,高兴地说:“政委,到我家坐坐吧!你们给我赠送的3头牛,现在已经繁殖到15头啦!”
来到尼亚孜的牛棚里,他指着牛群介绍道:“今年卖了几头,收入增加了6万余元,目前还剩9头生产牛,精准帮扶让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据了解,2016年医院开展精准帮扶困难户活动,投入10万元购买了15头牛,发放给5户无劳动力的困难户,用于养殖致富。截止今年,每户都繁殖到10多头牛,每年光靠出售育肥牛,收益都能达到六七万元,使得原先的困难户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据了解,下一步医院还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党委带支部、常委带支委、党员带党员”活动,帮助该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提高他们开展工作的实际能力,推动帮扶活动走深走实。
爱心助学,温暖学生心房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声从白哈巴八一爱民小学教室传来,校外辅导员吕文强正在为学生们教唱歌曲。
近日,阿勒泰军分区为该小学修建的新型暖气设施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如今,即便室外冰封雪裹,学生们也不用担心教室的温度。
白哈巴村,被称为“西北第一村”,地处祖国版图的西北角,地理位置偏僻,一到冬季,整个阿尔泰山被冰雪覆盖、寒冷漫长,气温低至零下20℃。村里主要以蒙古族、哈萨克族居民为主,过着牧居的生活。
据了解,白哈巴八一爱民小学以前都是流动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室。2009年,阿勒泰军分区投入100余万元为学校修建了6间教室,学生们才有了现在宽敞的学习环境,学校也从“白哈巴蒙古小学”改名为“白哈巴八一爱民小学”。
学校目前现有学生42人,师资力量比较匮乏。为了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该军分区为学校捐赠物资,让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为学生们普及国防知识、教唱歌曲。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加大在教育领域的投入,探索从单纯发放助学款到“助能扶智”帮扶模式的转变,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们点亮希望的明灯。”军分区政治工作部主任余鹏说道。
通过学校和校外辅导员的共同努力,学生们的各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以前,白哈巴村大多数小孩,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只能跟随父母一起放牧。
5年前,恩科的母亲因病去世,家庭的困难让恩科准备辍学回家,与父亲一起放牧。连队听到这个消息后,与恩科结为助学对子,承诺会一直资助他考上大学。如今,恩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多年来,阿勒泰军分区白哈巴边防连的官兵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军民共建的“接力棒”一直承传至今。连队先后在1999年和201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因地理位置偏僻,让这里的牧民看病成了难题。时任连队军医吴星明在连队工作的4年时间里,先后二十余次为难产妇女平安接生、及时救治百余名急诊病人,被白哈巴村牧民们称为“白哈巴人生命的守护神”,连队卫生室被称赞为白哈巴村的“小诊所”。
近日,军医仇银川带着医药箱子去学校为师生免费做体检。在活动室中,仇银川逐人检查,并向大家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学校师生有什么健康问题,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连队,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改变生活。”仇银川向校长说道。
“不论连队官兵怎么变化,我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八一爱民小学的建设,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挨饿受冻,也不会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白哈巴边防连副指导员曹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