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最近热播的《大秦赋》,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这部《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主要讲述了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的故事。纵观两千多年间的各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几乎没有比秦国的崛起更加励志的。从公元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为附庸国,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立功被正式封为诸侯,秦国为了发家成为诸侯,就花费了135年数代人的努力。但与戎狄打交道的秦国,一直不受其他诸侯国的待见。
直到一代雄主秦穆公横空出世,带领秦国称霸西戎,并跻身于“春秋五霸”之列,才首次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地位。但是秦穆公英明一世,晚年却因一时的糊涂亲手葬送了秦国的未来。秦穆公临终之前,指定奄息、仲行和针虎三位良臣以及其他174人遵照礼法殉葬。此三人都是秦国的忠臣良将,他们赴死之后秦人悲痛万分,为之作《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此后的数百年间,秦国始终都只是西陲一个二流甚至三流诸侯国,国弱民穷。
至秦孝公即位时,地处偏僻雍州且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盟会的秦国,依旧被中原诸侯们视为戎狄。国弱民穷不说,赵、韩两国还趁着秦孝公继位未稳的机会出兵攻打,此时的秦国俨然就是饱受霸凌、可有可无的一个小国。于是秦孝公以恢复穆公霸业为己任,开始了秦国变法图强的序幕,在位期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为后世之君一步步东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才有了后来他的儿子秦王驷称王的故事。后来又经过秦武王、秦昭襄王两位秦王的努力,秦国已经成为了天下最强的诸侯。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更是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自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至公元前230年秦灭韩,秦国在统一之前已经做了126年的准备工作,期间无论是惠文王的伐战伐交还是昭襄王的远交近攻,都在削弱山东六国的同时壮大秦国。秦王政雄才大略,在自孝公始的六位先王打下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秦国一统天下、建立中央集权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但这个前无古人的帝国,却在二世之后迅速崩塌。
“奋六世之余烈”才统一的秦朝,为何会“二世而亡”?难道真是因为陈胜、吴广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起了底层民众的反抗精神?正如秦之一统所经历了漫长准备,秦朝的灭亡也并非是一朝一夕之间突然发生的。从哲学角度来说,引发质变之前必然要经历足够的量变,陈胜、吴广发动的反秦起义充其量只是导致质变的最后一次量变。那么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灭国的统一大战打得太过迅速。
从公元前770年立国到公元前325年称王,秦国用了445年;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到公元前230年开始统一,秦国又用了126年。然而从公元前230年消灭韩到公元前221年最终统一,秦国只用了短短的9年!再来对比一下后世王朝一统所用的时间:汉朝从公元前204年刘邦封汉王到公元前195年消灭所有异姓王,用了9年;晋朝从公元266年立国到280年灭孙吴用了14年;隋朝从581年立国到589年灭陈朝用了8年……
相比之下秦国所用的9年时间,并不算短,但秦国统一所面临的是一个维持了800年的分封格局,而后世王朝则只不过是效法秦朝故事而已。所以说,秦朝之所以会“二世而亡”的原因,最根本就在于灭国大战打得太快了,9年的时候根本无法让六国贵族和平民接受秦国的价值观。在做到疆域统一的同时,没有充分的统一各国人民的思想。就如同一根橡皮筋,想让它始终保持变长的状态,需要一点点慢慢的拉伸,让它习惯被拉伸的力。但是秦国将统一的这根橡皮筋拉伸的太快了,所以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秦朝便迅速土崩瓦解了。
不可否认,秦之一统对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但几代人的努力让一个“二世祖”败光了家底,也确实令人惋惜。况且秦朝的二世皇帝本该是有能力和德行的扶苏,秦朝带给后世的影响有多大,留给后人的遗憾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