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雁峰区黄茶岭街道云沙诗意小区的居民,我的11岁的儿子天天(化名)今年来两次偷用我的微信和支付宝充值了1.5万元玩手机游戏,这可咋办?”17日,记者接到市民林女士的求助电话,由于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对方几乎哭出声来。
“熊孩子”偷玩手机游戏,先后充值1.8万元
林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儿子需要用她的手机上网课,但她怎么也没想到儿子会偷偷记住自己的微信和支付宝密码,然后多次充值手机游戏。
“今年过年时,我查询信用卡记录,发现竟有1万元的消费记录,之后询问儿子才知道这笔钱被他用于充值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林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失业人士,儿子还患有慢性肾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当她得知这一消息后,无异于晴天霹雳,但幸好她积极沟通,最终腾讯公司同意将这一万元退还。
之后她修改了手机微信支付密码,并严加管教孩子,但万万没想到,今年8月,儿子又猜出了她的支付宝密码,趁她忙于家务时,在支付宝中花费了8000元购买了“王者荣耀”“第五人格”等游戏的点卡。
无奈之下,林女士再次找到腾讯公司希望再次得到帮助,然而这次她得到的答复却是:“未成年人充值游戏,一个家庭最多只能进行一次充值退还。”
▲林女士向记者展示腾讯公司的答复短信
公司承诺核实情况
记者当即拨打某公司未成年人游戏监管热线95092666,将林女士一家的情况进行了反馈。最终接线人员表示,他们理解林女士一家遇到的难处,会派专员和林女士核实相关情况后,再做决定是否进行充值退还。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衡阳市消费者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他们提醒,首先,未成年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应尽到监督的责任;其次,如果未成年人如确需绑定银行卡,可存放少量现金,并及时脱绑;再次,像林女士这样的情况,建议保留相关证据,向腾讯公司和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投诉,维护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也表示,在林女士案例中,未成年人的消费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游戏公司也要尽到审查的义务。希望家长作为监护人做好对孩子们的监督、教育工作,多陪伴孩子,不能一部手机就代替了自己的陪伴,即使允许孩子玩网络游戏,也需严格控制使用时长,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保管好自己的支付、交易密码,谨防未成年人充值游戏等行为造成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