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天才混混寇准,让宋太宗又爱又恨,却是澶渊之盟的奠基者

2020-12-18新闻22

寇准,又做寇凖,北宋政治家、诗人。官场一途,从巴东知县一直到枢密院直学士,官拜副宰相,寇准也就才34岁

当然,这并不是寇准的最高官衔,此后起起落落,在真宗朝正式成为宰相这一生,当真是让很多人都望尘莫及

34岁便能成为一国副相,想来应该也是一位天资聪慧勤学好读之人,然而寇准却有些不一样

确实,寇准也算是天资聪慧,八岁随父登华山,便能写出诗句“只有天在山,更无山与齐”,只是小时候的他,并不勤学,反而顽劣不堪

寇准自小家境贫寒,他跟着一些小混混斗鸡玩够,心思从未放在学业上。母亲一直都在耐心地劝他,希望他能够改正,但他从未放在心上

直到他十二岁的时候,他母亲失去了耐心,一改之前的怀柔政策,直接一秤砣打在他的脚背上,砸出了血

这一砸,让寇准醒悟了过来,当然,也是怕再挨打的缘故,寇准开始发愤图强,钻研学业

虽然起步较晚,然而寇准聪明,学业之事,根本不需要花费旁人那般多的功夫。只是小时候的经历,却养成了他这一生,有些执着,有些缺心眼的性格

奋发图强的寇准,19岁便考中进士,走上了为官之路。当时是宋太宗亲自选取,本来年纪小的是不予录用的,所以有人让他增报年龄

寇准却觉得他刚刚踏上仕途,怎么可以欺骗陛下,并没有那么做,但是因为出众的才华,还是被宋太宗录取了

宋太宗授他官职大理评事,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任满改任成安知县。对于寇准的才华,宋太宗是极为欣赏的,但是对于寇准为人,那只能说是又爱又恨

寇准做事刚正不阿,对于国事,敢说他人不敢说的,每次上朝,都会和同朝官员掐架政事

所谓忠言逆耳,寇准有些话自然也会惹得宋太宗不高兴。端拱二年(989年),寇准曾奏事殿中,大胆进谏

一番话惹得宋太宗极为生气,负袖离开,准备回内宫去了。寇准却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

敢于如此做法,一是寇准自身的性格使然,二则还是君主对其的信任,事后对于这件事,宋太宗也是称赞于他的

淳化初年,宋朝处理了两件受贿案,情节严重的王淮脏钱以千计,却仅仅被撤职仗则,不久还又官复原职。而另一位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

对此,寇准知晓后,心中已是忿忿不平,只是此时官位不高,他还做不了什么

淳化二年(991年),正好遇上北方大旱,太宗召近臣议事,无人敢言,都说是天数所致,只有寇准直言,这乃是因为朝廷处事不公

这一次宋太宗更为生气,寇准还来不及拉住太宗,便已经离开了。只是时候气消,宋太宗又想起寇准的话,便将其召来询问

寇准却说“要大臣都在,他才会说”。太宗无奈,便把大臣都叫来了。当着众臣的面,寇准便将之前王淮和祖吉的事情说了出来

宋太宗立即处理了这件事,也因此觉得有些呆、有些执着的寇准可用,不久就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开始直接参与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当然,寇准的为官之路,并不就是平步青云,都说了,寇准有些执着,有些呆的性格,敢于直言,却也可以说是有些缺心眼,总会有惹怒太宗的时候

有一次,他又和同事在御前争论,这一次太宗十分的生气,没有再回后宫,而是直接将两人都贬到地方任职去了

只是没多久,太宗便又想念寇准,常问寇准在青州好不好,第二年就将其召回来,任命他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相

此时太宗年事已高,看到寇准回来还问到“你怎么这么晚才来看朕啊,朕老了”,可见对于寇准,太宗是真的喜爱,就连立储之事,都与他商量

寇准虽然呆,但也知道这件事不是他可以谈论的,只是说道“陛下应为天下选君主,不可与女人内侍商量,也不可与近臣商量只能挑符合天下期望的人”

太宗也直接问他襄王,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如何,寇准也是隐晦的暗示“知子莫若父,如陛下认为可以,就赶快定下来”

次日,太宗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后立为皇太子

赵恒上位之时,寇准已又被贬至地方,不久,真宗便将他召回京师,正是这一举措,为签订澶渊之盟奠定了可能

景德元年(1004年),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带领下,20万大军,直逼黄河边上的澶州,欲取都城汴京

朝廷之上,对于辽军的入侵,慌作一团,以参知政事王若钦为首的一些人,主张直接放弃汴京迁都金陵,犹豫不决的真宗,向寇准拿主意

寇准岂是那种临阵退缩之人,斩钉截铁的说道“要我说,我就斩下这些人的脑袋祭旗,然后发兵北伐“

就是寇准的极力游说劝说之下,宋真宗才同意御驾亲征,到了前线,看着那浩浩荡荡的辽军,真宗自然是胆怯的

当时澶州被黄河一分为二,宋真宗是万不敢渡黄河去往北边的,最后在高琼和寇准的两方相劝下,才勉强去晃了一圈,即可就回到南城,将寇准留下来,负责指挥作战

虽是如此也够了,看见皇帝陛下亲临的宋军将士,气势大盛,呼声震天。之前还势如破竹的辽军,此时再也没有那般气势,久攻不下,辽军心中其实已有担忧

在战场上捞不到便宜,萧太后他们便想体面议和,再捞得一些好处,真宗抗敌决心本就不强烈,在这前线更是战战兢兢,夜不能寐

派人多次去瞧寇准在做什么,听到回报说,寇准正在听曲喝酒、赌钱,才渐渐的放下心来,得以入眠

所以在辽人提出议和后,宋真宗便同意了,甚至有言“必不得已,一百万也可”

寇准本来就反对议和,只是被人诬陷,此举是为了掌兵权,这可是宋朝大忌,寇准也就不敢再多言

真宗离开后,寇准还是对前去议和的官员说道:“虽然有圣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应所给银绢不得超过30万。否则,你就不必再来见我,那时我要砍你的头”

这一战之后,寇准有功,虽然已是宰相,但还是得到了很多封赏,宋真宗对他也更加的器重

但有功之人,也最易让人嫉妒,加之寇准本身执着有些缺心眼的性格,平时也是直言不讳,因此是得罪了很多人

天禧四年(1020年),在小人丁谓的谋害下,寇准最后一次被赶出京师,此后,再未返回过京都。天圣元年 (1023年)九月,客死他乡

历来有才能的文臣武将,都会遭人嫉妒,寇准也未逃脱这样的命运,被人诬陷,未得善终

然而无论如何,寇准这一生,对于大宋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名在当下,功在千秋

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仁宗为其昭雪,恢复他太子太傅、莱国公之职,赠中书令,谥号“忠愍”。寇凖得以归葬下邽。

#辽宋夏金#寇准#宋太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