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英宗出征被俘,瓦剌破紫荆关直逼北京,于谦靠什么击败十万铁骑

2020-12-18新闻46

明正统十四年,当时的蒙古部族瓦剌在首领也先的带领下,大举入侵大明边境。

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主力,并且俘虏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

大明边防主力丧失殆尽,气势汹汹的也先率领大军南下而来,兵锋直指大明京师北京城。

看古今历史,话往日今朝,我是史小今。

在我国古代,位于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就算是灭掉了元朝的大明,也对游牧民族忌惮万分。

在明太祖和成祖时期,通过多次对北方地区的战争,暂时压制了草原游牧民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一支叫做瓦剌的蒙古部族迅速崛起。开始重新威胁大明的北方边境,并且在土木堡战役中,将明朝的二十万大军尽数歼灭。

并且俘虏了当时的大明皇帝朱祁镇,这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著名的土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一个被俘虏的皇帝

土木之变对当时大明的政治局势影响极大,甚至不亚于当年靖康之变。

因为明英宗御驾亲征的缘故,朝廷中大量的文武官员也跟着他一起前往了前线,只留下必要的官员在京师,也就是北京城里留守。结果这一下子让瓦剌一锅端了,再加上英宗当时的太子年幼,无法执行太子监国的重任,所以大明当时可以说是群龙无首。

很多大臣甚至建议啊,京师现在摇摇欲坠,为了朝廷安全,首都呢,应该南迁。

嘿你瞧这说的,中国历史上南迁过的朝廷,那可就一个北宋啊

。这一南迁,朱元璋当年好不容易打回来的幽云十六州不又落到了北方游牧民族手里吗?南宋灭亡还没几年呢。

但是当时京师确实城防空虚,这有人可能就会问了:京师那可是首都啊,怎么可能没有什么卫戍部队呢?这守卫京师的部队,原本是有的。并且还是全国精锐的部队,但是,这不是都死在土木堡了嘛……

明三大营出征图,三大营是英宗时期最精锐的部队,只可惜在土木堡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就在这个时候,朝堂之上有个人站了出来。大喊了一句:建议南迁者,该杀!所有人转头看去,出声的人,是当时留守京师的兵部侍郎于谦。

于谦,字廷益,明朝名臣,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那首知名的石灰吟就是于谦的作品。他的丰功伟绩,别说是我这一个视频里关于人物的篇幅了,就算单拉出来做一期视频,那也得分上下集才能讲完。就我个人而言,如果给每个朝代划分一个形容词的话,那么,明这个朝代

大概是属于文臣的朝代,不论是名臣或者奸臣,大明的文臣群体在历史上留下的笔墨比历朝历代都要浓厚。而于谦,是名臣中的名臣。甚至,在我个人眼中于谦就是大明的第一名臣。哪怕是后来的那位一己之力,为大明续命六十年的张居正,又或者是刚正不阿的海瑞海青天,在我这里,都没有资格跟于谦争抢这个第一名臣的地位。于谦一生光明磊落,而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就在京师保卫战的战场上。

大明第一名臣,民族英雄于谦的画像

于谦的话语确实足以安定朝堂上弥漫着的绝望氛围,此时,全部的大臣,以及英宗的弟弟,受皇太后命令监国的朱祁钰,也都看向了于谦。

于谦既然敢说出这种话,那自然有其把握。

首先,他联合皇帝,将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等人抄家夷族。王振是个宦官,也就是太监,明朝虽然是个文臣的时代,但是,这祸乱朝纲的权阉也有不少。你像什么刘瑾,汪直,魏忠贤,而这些权阉们的大前辈,就是这个名为王振的太监。

王振此人的行为无需多言,一句罪大恶极就足够说明一切了。对王振同党处以极刑,有效地团结了当时已经略显混乱的朝廷。

随后,为了解决京师粮草不足的问题,他又命令各地押送粮草进京,并且,这批押送粮草的部队直接就是从各地调来的部队,连带着押送粮草和进京勤王两项任务一口气完成了。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真的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原本很多人都担心运粮的时候会被劫粮,并且大军进京的粮草难以解决。这么一来,双管齐下,粮食安全运到了,防守京师的兵力也得到了补充。

王振画像,大明第一个专权宦官,算是魏忠贤等人的祖师爷

这人到齐了,粮食也有了。京师毕竟是首都,城高墙厚,现在又有了一批军队。守住京城,那问题确实不大。

但是,你架不住对面手里,有那么一张可能是绑架方面有史以来最为金贵的肉票啊。那可是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九五之尊,说句话大明的地都要抖三抖的那种。

按说一般情况下,瓦剌这帮人最多也就拿他当个人质。跟朝廷要一批金银财宝赎人就得了。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们也学精了。

瓦剌领袖也先带着朱祁镇前往大明边防线上的重要关隘,然后,把这个皇帝推出去叫门。要他们开关放蒙古人进城,但是他还是算错了一点,这会还是大明早期,文官势力虽然抬头,但是还不是明末时期那群只知道忠君的腐儒。

驻守明代关隘边境的不论文臣武将,那都是一等一的人精啊。也先绕着明代当时北方的边防重镇什么居庸关,大同之类的要塞挨个跑了一圈,愣是一次都没叫开。

别说也先,朱祁镇都着急了。叫不开门,自己的小命怕不是都要报销。最后,也先放弃了这个想法,属于成吉思汗子孙的战意在他的血管里沸腾,不就是打吗,我有精锐的军队,在土木堡我能赢一次,为什么在京师就赢不了?

于是,也先重新集结起他的大军,经紫荆关大举南下,在正统十四年十月九日抵达北京城下。但是此时的京城,经过于谦以及石亨等一干将领的安排,已经不是一座城防空虚的城池了。

明代北京地图,可以看到北京有多少个城门

守卫京城,最困难的是守卫城门。

不同于一般的城池,京城是一国之都,他足足有九个城门。

而城内驻防的部队虽然不少,但是要是均分到九个城门上,那和也先的部队一比就差了不少。

而也先的部队多是骑兵,他们可以仗着自己机动性的优势,逐个城门进行佯攻,随后选定一个防守最为薄弱的城门,集结全部力量进行总攻。

这对防御的一方可是天大的不利。

但是,敌人都打到城门根底,于谦已经没时间集结更多的军队了。

他亲自率领部队守在了德胜门前,这是正对着也先大军的方向。

在出征之前,于谦颁布了明代最著名的一条法令:军战连坐法。内容很简单: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短短三句话,透出来的却是森森杀意。最后,他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好嘛,后路也断了。这可真是比背水一战还要糟糕的局面,背水一战你真打不过还能游过去,但是这背后是几十丈高的城墙和关的死死的城门,城楼上还有督战队,那没办法了,跟瓦剌人玩命吧。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在这种决死的气概下,也先连续多次对京城发动攻击都失败了。

反而被守备严密的明军打的死伤惨重,并且居庸关守军决死防御,成功守住了居庸关,导致也先的增援迟迟不到。

最后,也先决定撤退。而于谦发现敌军有撤退的意图之后,当即集中炮火,对也先部队就是一顿狂轰滥炸。

并且派军追击,最终在清风店大破瓦剌,京师保卫战胜利结束。

虽然战役结束了,但是这一仗给大明带来的影响还是深远的。一国之君被掠走,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当时的官员们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做皇帝。

而随着多次利用朱祁镇勒索不成,也先在几年后释放了朱祁镇。对也先而言算是甩开了一个包袱,但是对大明而言可难办了。

这一下国内出来俩皇帝,那不麻烦了,天悬二日啊这是。按说朱祁钰本来就是临时扶上来的,这正主回来了,你就回去当你的王爷呗。

但是,皇权,就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上瘾的东西。

朱祁镇已经沉溺在皇帝这种执掌天下大权的感觉里了。自此,兄弟反目成仇。直到几年后,一场名为夺门之变的巨变发生。这场由土木之变引发的家国大乱,才算落下帷幕。我是史小今,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明朝#太监#于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