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七旬作家传递扶贫一线的“温度”

2020-12-18新闻27

蒋巍在陕北杨家沟,和老乡们聊天

从去年9月到今年6月,年过七旬的作家蒋巍从陕西榆林到新疆乌鲁木齐、和田,再到贵州铜仁、上海,直至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完成了这部近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温度——2019-2020我的田野调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蒋巍说,“好多读者说报告文学不好看,因为经常只有报告没有文学。

我不是拿着宣传材料堆砌改写出来的,而是走村入户,到扶贫第一线去打捞最鲜活的故事素材。”

创作过程

为创作辗转五省七地 一年多没回北京的家

近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丛书发布会上,73岁的蒋巍富有激情地演讲近一个小时。他笑称自己为了创作扶贫攻坚报告文学,辗转东南西北五省七地,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回过北京的家。

他喜欢坐在老百姓的小院里、窑洞口、炕头上聊天,他们的故事折射着这个时代发展进程的点滴变化。尤其是在扶贫攻坚一线采访,太多的故事让他感动,以至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

在介绍《国家温度》这部新作时,蒋巍称,“我在作协的一次座谈会上就说过,作家不要认为只有自己的台灯是最亮的,离你的台灯越远的地方越灰暗。在我看来,扶贫后在全国农村所有地方亮起来的太阳能路灯,要比作家的台灯明亮得多,温暖得多!”

采风所见

复员军人回乡办茶场 干部帮残疾男孩出诗集

提及贵州山区,蒋巍的最初印象是,多年前他的岳父去贵州绘画写生。走进山寨里,看到一间茅草屋里昏暗的灯光下,男人和妇女穷得只能穿着水泥袋子在地上行走。他们饭桌上的所谓“菜”,是从野地里抓回来的一些虫子,用盐巴腌制后当咸菜。

如今的贵州什么样?带着这样的疑问,蒋巍开始了自己的探寻。

蒋巍采访过一位复员军人曹以杰,他转业后在大城市里当高尔夫俱乐部经理。有一次,他回到贵州家乡,看到一个老奶奶衣衫褴褛地坐在洞口抱着孙子,一头牛则在洞里“哞哞”叫着。曹以杰问,“快下雨了,为何不将牛牵出来,自己到洞里坐着暖和一些。”老奶奶回应说,“牛是我们的命根子,放在外边丢了咋办?”曹以杰听了这话很心痛,决心辞职回乡承包山头创办茶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让蒋巍难以忘怀的是,在黔西县雨朵镇驻村,有一个高位截瘫的男孩沈江河,他每天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用仅能动的一只手写诗,描写土地,描绘母亲。贵州省交通厅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萧子静了解情况后,决定动员社会力量为沈江河出一本诗集。数月后,这本诗集出版了,书名叫《一根手指的舞蹈》。一年后沈江河去世,这本诗集随他入棺。

有一次,蒋巍在和当地干部的闲聊中听说了大山里 “一个人的学校”,他和扶贫办的同志一起乘船渡过乌江,又翻过两座山才到了这所“学校”,见到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乡村女教师杜典娥。

这里村民生活极为贫困,许多女孩子都不上学,更不敢外出打工,因为领了工资不会签名,上街不认识街牌。杜典娥放弃自己外出打工的准备,在自家办起一所只教小学前三年课程的“学校”。一是她觉得再高的年级自己教不好了;二是教到三年级,孩子们身体壮了,就可以渡江去对岸上正规的小学了。山里农民交不起学费,杜典娥便约定每个学生一年只交6斤米。孩子们喜滋滋来杜家上学了,最小的6岁,最大的14岁。

就这样寒来暑往几十年,杜典娥先后教了几千名学生。迄今她还保留着那个已经发黑的6斤米账簿,其中有许多还没画钩的,是当年学生还欠着的,有些则是学生的儿子或孙子帮着还上的。杜典娥说,她留着这个本子不是为了催账,而是为了纪念,因为这就是她的一生。

思考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要按市场规律办事

如实记录下贵州、新疆、榆林等省区市脱贫攻坚伟大壮举的同时,蒋巍也有着深入的观察和思考:首先要尽可能避免扶贫项目“同质化、一窝蜂”现象。“我走过很多地方,为扶贫解困,当地都在鼓励扶持发展产业,比如苹果、核桃、红枣、茶叶等等。我想,市场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多年以后,这些农副产品供大于求的危机将是非常现实的威胁与挑战。农民的劳动和合作社的大笔资金投进去了,产品却难以推销甚至烂在地里,导致已经脱贫的农户又返贫,怎么办?”

在他看来,要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下乡扶贫的干部多是城市出身,他们对农村较为陌生,对市场经济运行及其规律不很熟悉。但是把农民群众推上市场经济轨道,从而获得强大的内生动力,就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本事。

蒋巍在书中列举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在某省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一位扶贫干部汇报了他正在积极推进的大项目,他号召农民种植蔬菜,然后在市里租一大间门市房,将那里作为村民蔬菜的“出口”,听起来很美妙,却当场遭到一位农民的反驳:门市房一年16万元租金能不能挣回来?农民租车开车送菜费用能不能挣回来?蔬菜淡季没菜卖怎么办?如果亏了,等于留下一堆后患。这位农民出了一个主意:可联合几个大企业、大公司的食堂,和这个村合作社共办一个电商平台,双方共养一辆车,每天各单位需要什么菜、多少菜,在平台发布,由专用车辆送菜上门,村民不出门就可以把菜卖掉了。

在蒋巍看来,这就是一位城市机关干部和懂市场规律的农民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在扶贫工作中,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激发内生动力,建立长效机制。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统筹/满羿

#扶贫#蒋巍#作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