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扬州“文人香”非遗传承人找回多种古香方

2020-12-18新闻28

扬州制香技艺传承人王其标,潜心研究古代文人香十几载,目前,已总结出一系列成熟可行的制香步骤,成功“复原”了20余种古书中记载的名香,包括古代文人挚爱的“梅花香”、黄庭坚评价过的“鼻观香”。不仅让这些古代文人雅士才享有的“私藏”走入现代寻常百姓家,还让这一绵延千年的制香技艺,成功入选了扬州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

近日,走进王其标的工作室,他正从身后琳琅满目的香料柜子中取原料,龙脑、加里曼丹、檀香、苍术等,将瓶瓶罐罐一字排开后,开始准备制香。称重、过筛、拌和、摔打,每一个步骤都精致、专注,充满仪式感。

我国焚香文化久远,扬州人自古就对制香颇有研究。扬州出土的两汉时期的博山炉,以及大量的其它香器、香物就是证明。到了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也带去了中国的香文化。北宋时期,在扬州待过的韩琦、欧阳修、苏轼等,都留下了很多制香、用香的佳话。有人评价说,扬州是一座中国熏香文化通史式的古城。

对于扬州文人香非遗传承人王其标来说,这座城市的味道还藏在流传了2000年的袅袅香气中。

“古人为什么热衷焚香、品香?如果认真分析,不同的香方营造了不同的意境,也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不同的审美。”王其标说,扬州人至今早晨有扫地焚香的习惯,早晨一起床,打扫干净庭院,再焚一炷香,作为一天的开始。

“古人制香的香料分为单方香和合香。单方香通常是沉香、檀香等,但单方香燃久了,会让人有不适的感觉。所以古人流传下来的,基本是合香,不同的香味就有了不同的香方。”王其标介绍,从宋代开始,像韩琦、黄庭坚等文人,他们不仅经常用香,还会亲自撰写香方、自己做香,做完之后,还会作为礼物送给朋友。而他目前研究复原的香方,主要依据明代扬州人周嘉胄所编纂的《香乘》,这是一部制香的典范制作,其中所记载的香方种类方式繁多。

“我们常用的制香香料有50多种,每一种都有一个最地道的产地。”王其标说,扬州并不是香料的产地,为此他们走遍全国寻找各种香料,每一种香料,只有在最好的产地,才能孕育出最佳的香气。以前我们会到广州、广西桂林等地采摘桂花,后来发现,苏州东山岛有两株600多年的桂花树,桂花香味纯正浓烈。

香料选好了,制香的过程也容不得丝毫含糊。“化香是一种扬州的独特工艺,比如檀香,目前市场上很多是直接切成片直接打粉再进行合香,而我们是切成薄片后,用茶叶水泡三天,把火气去掉,再阴干进行合香。”在王其标的工作室里,他边演示线香的制作流程,边解释他所总结创制的制香步骤,依方配伍、和香粉、醒香泥、塑形成香、理香、窨藏醇化等,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精细,以保证大自然的精华在精确的配比中,得到最佳释放。

经过多年努力研究,王其标已经恢复了20多种《香乘》中所记载的名香,如“韩魏公浓梅香”,王其标说,点燃此香,如同置身于初冬雪融时的梅林,浓香扑鼻。再如“鼻观香”,黄庭坚认为此香恬淡寂寞,具有潇洒风度,与制香人性格相似,“闻其香,如见其人”。在研究香方及复原制作的过程中,王其标渐渐发现,扬州在香器制作、制香技艺以及雅集香文化方面资源非常丰富。一边研究着制香手艺,另一边,王其标还开始不遗余力地发掘扬州的香史。每当有所发现,他会写下大量文字,试图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嗅觉审美史。扬州历史上玩香的名人秦观、郑板桥,扬州出土的香器方物,扬州文士的静室风尚……这些都成为他研究的对象,并被他有序地整理成书,从此让扬州的香学史有了比较详实、连续性的总结回顾。他将这些整理成了《扬州香事》一书,在工作室开设传统香文化课,推广和宣传扬州香文化。如今,他的香文化课接受的人群越来越多,不少外地人纷纷慕名前来学习。他也受邀前往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甚至是国外进行多场推广讲解,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中国的香文化。

只有普遍得到公众认可的传统文化,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才能进一步发扬和流传下去。穿越千年而来的传统文人香,进入现代,又应该如何传承与发展?王其标有自己的思考:“制香,无论是藏香、药香还是文人香,都是为生活服务的。”在他看来,过去主要用于文人雅士集会、创作使用的文人香,如今早已具备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条件。举个例子,他们制作了大量的香囊,这些香囊不仅外表不同,成分也不同,有提神醒脑的、防疫的、助眠的,无论是芳香空间还是保健,都对提升生活品质、促进身体健康非常有益,有助于香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普及推广。“随着国家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大家普遍更注意生活品质与幸福感的追求,无论是书画鉴赏、古琴演绎,还是文人香的品鉴,都是从细节上去理解和美化生活。”

剑 飞

#扬州#文人#香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