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打不死的程咬金。意思是程咬金这个人运气特别好,虽然看起来本事不怎么地,但是却每次都能够逢凶化吉。这主要是《说唐》、《隋唐演义》当中所设计的“程咬金”的形象,因为小说当中程咬金只会“三板斧”,就是个插科打诨的角色,但是却常常因此而获胜。
那么,历史上的程咬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程咬金墓出土国宝级文物,真实身份被揭开:原来我们都被小说骗了。1986年的时候,西安对程咬金的坟墓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希望能够在其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文物。果不其然,他们在程咬金的坟墓当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其中包括国宝级的程咬金墓志铭。
首先程咬金与小说当中不同的是:程咬金出身豪门而不是靠打柴为生。程咬金出生于公元589年,本来的名叫作咬金,后来改成知节,所以他的官方说法应该是程知节。在《隋唐演义》当中,程咬金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农家子弟,曾经专门靠打柴为生,后来还为了钱财占山为王。《隋唐演义》当中程咬金的出场是这样的:
“不道事有凑巧,一日尤员外偶过郊外,天气作冷,西风刮地,树叶纷飞。尤员外动了吃酒的兴,下马走进酒家,厅上坐下,才吃了一杯茶,只见一个长大汉子,走入店来······这汉子衣衫褴褛,脚步仓皇,肩上驮几个柴扒儿,放了柴扒坐下,便讨热酒来吃,好像与店家熟识的一般。”
小说中他很穷,衣服都是破烂的,需要靠打柴来为生。但是程咬金的墓志铭当中却有这样一段话:“曾祖兴 , 齐充州司马 。 祖哲, 齐晋州司马” , “ 父娄 , 济州大中正, 皇朝赠使持节赢州诸军事、 赢州刺史”这表明,程咬金祖上都是当地的大官,可以算是当地豪族了,所以完全不需要衣衫褴褛,靠打柴为生。
不仅如此,程咬金当时还特别的有实力。610年起,由于天下动荡,盗贼四起,所以处处都有强盗占山为王。程咬金为了安定自己的家乡,在家乡招募了数百人的青壮年,并且把他们训练成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保卫家乡。正是因为如此,后来他投靠李密才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因为他是个练兵小能手。
与此同时,程咬金的武器不是板斧。在《隋唐演义》当中,程咬金的“三板斧”几乎成了他个人符号化的特征,不过历史上的程咬金却不是用板斧这样的武器的。作为隋唐之际的名将外加世家大族,用板斧是很“寒酸”的。当时真正体现实力与财力的武器是马槊,这是一种重兵器,专门用来对付骑兵作战用的。
南北朝时期,北方仗着马匹多,练成了“连环马”、“铁浮图”这样的重骑兵,对于南方或者其他的人来说,对付重骑兵靠普通武器已经不能应对了。所以当时人发明了马槊,它是一种类似于长矛的武器,但是它比长毛更沉重,破甲能力更强,是当时许多武将的标配武器。比如李世民就曾经说尉迟敬德:
“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作为豪族和名将的一员,程咬金的武器也是马槊,而且他的功夫远远不止“三板斧”,他的武艺在当时属于那种冲锋陷阵的猛将。《大唐故骠骑大将军卢国公程使君墓志》当中写道:徭情凤篆,挹绛灌之雄规;驿思龙韬,猎孙吴之秘旨。意思是他既有灌婴那样的勇武,也有孙武、吴起那样的智谋。
程咬金是不是比得上孙武、吴起这个难说,但是这一段话至少说明他是一个文武双全,很优秀的武将,并不是小说里面那个插科打诨的角色。他性格很好,墓志铭当中也写道:“资以纯固,体乎温嶷。冰操含洁,霞情荡照。”这是很高的评价了,只差写程咬金“冰清玉洁”了,总而言之程咬金品德上是没有大毛病的。
同时,现实当中的程咬金似乎要比小说当中的程咬金倒霉一些。小说当中的程咬金几乎是主角光环加持,一辈子都没倒过霉,反而处处走运——只怕是李世民的运气都没他好。而现实当中的程咬金虽然大半生都很厉害,但是在自己为主帅西征突厥时曾经打了个不漂亮的仗,因此被唐高宗李治降罪,可谓是晚节不保了。
所以说,小说和历史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