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秦帝国之殇:曾经令秦国走向富强的政策,为何最后令秦朝二世而亡?

2020-12-18新闻15

近日随着电视剧《大秦赋》的热播,战国末年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再次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而在当时的众多人物中,秦始皇显然是话题最多,争议最大的人物。其在继承了秦王之位后,发动了兼并山东六国的战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制王朝。

不过强盛至极的秦王朝却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在秦二世在位的时候,其就被农民起义军和各路诸侯的人马所击败,而中国也再次进入了短暂的分裂状态之中。虽然秦朝的灭亡和赵高的专权已经秦二世的昏庸有关,但是秦始皇制定的部分政策也是要为秦朝的短命承担一定责任的。

上图——电视剧《大秦赋》中的秦始皇

作为在战乱中成长起来的统治者,秦始皇对于当时的社会问题应该有着比较清楚的认知。那么秦朝的政治路线究竟暴露了什么问题,秦始皇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郡县制与去兵的诉求

中国自从进入了东周时代之后,周王室的影响力便开始持续下降,这让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开始频繁出现。而到了战国时代,虽然小型国家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但是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地位,抢夺资源,也在发生大量的军事摩擦。这样的态势让各国的百姓都背负上了沉重的压力,对国家的生产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上图——战国初期形势图

而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更是发动了多个大规模的战役,这让所有国家的百姓都苦不堪言。秦始皇作为统治者,对于这样的局面也是十分了解的,因此在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百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防止战争的发生。

在这些政策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郡县制的推行。虽然现在我们在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时候,一般会着眼于其对于中央政府控制力的影响。但是秦始皇决定采用郡县制的最重要原因其实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避免国家再次出现战国时期的乱象。

当时丞相李斯指出,如果继续采用分封制的话,那么在几代之后,秦朝必定会因为诸侯王之间血缘关系的变浅而发生战乱,因此采用郡县制才是"去兵"的根本,而秦始皇也采纳了他的建议。

上图——秦国宰相李斯

而郡县制和去兵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之后秦朝的部分政策中看出端倪。在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时候,其将许多原来诸侯国的都城夷平,然后将百姓迁到了其他城市,比如赵国都城邯郸就被秦朝名将章邯所毁,而其中的百姓则被其迁徙到了河内地区。

秦始皇之所以要毁坏这些名城,最重要的便是要让地方势力无法找到坚固的军事据点,让中央政府保有绝对的军事优势。

上图——秦国名将章邯

而除了"隳名城"之外,秦始皇还将全国各地的兵器收到了咸阳城中,并将它们集中销毁,这也是他防范国内出现军事叛乱的方法。由此可见,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国家再次出现战乱,而这显然是和百姓的需求相契合的。

二、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

而在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之后,秦始皇之后想的便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地位,并且让各诸侯国的文化思想趋于统一了。

上图——秦朝小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秦始皇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首先便是我们熟知的"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明白要想让全国的百姓产生相同的意识形态,那么最先要做的便是统一文字,只有这样才能让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顺畅,打破原先诸侯国之间的壁垒。

为了促进人口的流动和文化往来,秦始皇还在全国修建了发达的道路,并且对马车等载具的形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让秦朝国内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而且秦始皇统一了国内的度量衡单位,这也让国内的经济发展少了许多阻碍。

上图——秦朝宫殿模型

上述统一化的改革在历史上一直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所称道,但是秦始皇对于思想统一的积极追求,让秦朝的文化发展遭遇了致命的打击。在秦始皇推行郡县制之后,依然有部分学者对分封制念念不忘。

于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淳于越在一次宴会上提出秦朝应该效仿三代,重新推行分封制。而李斯在听到这个论调之后指出,政策是要随着社会的变化不停发展的,如果一味效仿古人,只会停滞不前。而之所以现在这些人会屡次提出这种论调,是因为他们注重自己的私学,想要以此凸显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在之前诸侯并立的时候,这种百家争鸣的情况还可以存在,但是在大一统王朝的时候,这只会对政局造成威胁。

上图——秦朝博士淳于越

于是李斯提出要禁止文学诗书的流传,将天下的书籍都收集起来,除了专门负责治学的官员之外,其他人都不得阅读。而国家的政令法规,都有小吏负责讲解,民间百姓也不需要自己理解,因此可以暂时放弃教育天下百姓,让他们失去对于政策的判断力。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政治发展,便不能对秦朝的政策进行非议: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秦始皇认为李斯的建议有可取之处,便同意了其处理方法,这便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焚书"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并没有完全禁止政治思想的研究,只不过想限制底层百姓的思想,来减少他们对秦朝政府政策的反对情绪。这样的政策固然对秦王朝的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却让中国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倒退。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在秦朝建立之后的政策大多是为了消除之前分封制度的影响,来促进大一统政权的建设,而后来的朝代的部分政策中都有秦朝的影子。但是秦朝的延续时间却是这些王朝中最短的,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呢?

三、秦朝政策推行的问题

秦朝的政策一是为了消除战争,二是为了促进一统,从目的上说这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而秦朝的统治之所以很快就趋于崩溃,是因为秦朝统治者太过注重法治,并且改革过程也略显激进。

上图——秦朝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民力

秦朝推行郡县制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免于战争之苦,而其最根本的诉求其实是要让百姓们有稳定的生产秩序。但是秦朝是一个讲究法治的朝代,其刑罚相对于之前的山东六国是更加严酷的。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秦朝政府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各地的差异来调整法令,而是一视同仁,这让山东六国的百姓在生活中变得谨小慎微,这对于生产氛围的恢复是十分不利的。

除此之外,秦朝在进行政治改革的过程中略显激进,他们忽略了其他诸侯国百姓和秦国的区别。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已经开始推行郡县制了,但是山东六国还处于分封制的管理之下,他们对于帝国长官的认同感显然是不比之前的诸侯王的。

当时秦朝的百姓在获得平安之后,希望能够感受到统治者的威严和可靠。但是直接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帝国的官吏,人们对于皇帝的印象相对模糊,这十分不利于秦帝国威望的建立。

而且秦始皇虽然认识到了分封思想残余对于集权统治的负面影响,并作出了焚书的决定。但是此时的百姓对于分封制的认可并不会随着书本的消失而淡化,秦始皇对于集权的绝对自信让他忽视的德政的重要性,强大的生活压力终于导致民心思变,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最终造成秦王朝的衰败。

上图——陈胜吴广起义

四、结语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封建君主制的朝代,其政治制度以及政治理念对后世的王朝都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嬴政在当时实行的部分制度,在如今看来都是有利于大一统王朝建设的,那么秦朝又为什么如此短命呢?

在笔者看来,首先是秦始皇推行新政的速度过快,并没有给山东六国的百姓预留出足够的适应时间。如果秦始皇能够像汉朝一样采取分封郡县并行的政治制度,再对藩国进行改造的话,那么其结局很有可能完全不同。而且秦始皇让小吏取代了曾经的诸侯王,这种身份的落差让百姓的期望落空,这也不利于秦王朝政治形象的建立。

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帝国的稳定,秦始皇除了通过焚书等行动来进行思想改造之外,还实行了过于严苛的法律法规。这让不熟悉秦国律令的东部百姓十分不适应,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了干扰。这让秦国旨在去兵的政策并没有起到与民休息的目标,为之后的农民起义埋下了伏笔。

#秦朝#君王皇帝#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