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是5778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1.26万亿,抓住数字技术机遇,快速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日前在“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颁奖典礼中透露。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致辞,他表示数字技术正给中国农业、农村变革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摄影:龙遇春)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联合举办的国内首届数字农业种植竞赛,大赛评委及科学顾问团队汇聚了全球数字农业领域的顶级专家,评委会由赵春江院士领衔。历经120天激烈竞争,12月16日比赛结果揭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青年科学家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获得AI组冠军。
赵春江院士在当天的主题演讲中阐述了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做科学决策,可实现多因素协同和智能控制,农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劳动,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人工劳力不足、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等问题。在未来的无人农场中,将看到的是各式机器高效、有序地工作。
“智慧农业实际上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多个先进生产力要素融合后农业产生方式的变革,是农业信息化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赵春江院士介绍,“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农业从业者对农业生产系统的智慧管控能力,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重点应用,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发现规则和知识,构建知识图谱,通过网络可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知识服务。赵春江院士团队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目前已覆盖3550个品种的全息知识图谱库,包含知识图集超过1000万张、农业知识200万条、生产管理模型1.2万个。这一平台有近千万用户,平台上不仅有2690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300个、以及近50万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民答疑解惑,还有智能问答机器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平台实现了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三类人群互动,盘活了现有农业科技资源,解决了农民和专家两张皮的问题,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农业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另一重要方向,该领域涌现了众多初创公司和代表性产品,市场潜力巨大,美国媒体Business Wire曾预测,2025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2.8%。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三类农业机器人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分别是无人驾驶拖拉机、挤奶机器人和农业无人机。
“电脑替代人脑、机器替代人力、自主替代进口,这是中国智慧农业发展最重要的三件事。”赵春江院士强调,“为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和社会力量,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携手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研制核心产品,加快产业化应用,引领农业变革。”
▲怒江州泸水市多多农园带头人左雪峰变身飞手,使用无人机喷药, 300亩橘园几天就能完成标准化喷药工作,这一基地的智慧农业系统由赵春江院士团队与拼多多联合建设。(摄影:穆功)
据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赵春江院士团队与拼多多此前已达成战略合作,先后在云南澜沧、怒江、武定、会泽等边远地区,建设了一批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围绕林下三七、小玉米、柑橘、核桃等高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升该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国民级电商平台”的协同优势,联合创立“智慧农业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扶贫助农智慧农业体系”等一揽子举措,探索小农生产模式下,从数字化生产到品牌化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从而为农产品创造更多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