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子的“居者有其屋”,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再到海子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同的时代,抒发着同样的情怀——安居,才能乐业!
今天的荆州,不仅要让百姓住有所居、更要住有宜居:
“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拆迁腾地近5万亩,改造棚户区房屋154155套,其中市本级108151套、县市46004套,极大改善了城乡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市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将外来务工、新就业大学生、政府引进高层次人才纳入住房保障,共建设筹集公租房21554套,其中市本级6109套、县市15445套;累计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3149户次,其中市本级3211户、县市9938户,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宽领域的住房保障体系。
从危旧住房改造到棚户区改造,从廉租房到公租房,从实物租赁到补贴租赁,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揭示了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历史性成就。
“广厦”万间拔地而起的背后,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情怀,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担当与作为,是城市建设者凝结的心血与汗水——正是他们用心、用情、用实干托起荆州百姓安居梦。
棚改腾地: 排除万难筑新居 城市建设打先锋
“盼啊,盼啊,终于通车了!开车从武德路到东方大道只用了8分钟!”今年11月30日,荆州复兴大道东段正式通车,不少市民朋友圈被这则消息刷屏。
时间回拨在201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荆州城区东西交通主轴线——复兴大道,构筑一条城市交通新动脉。
一石激起千层浪。复兴大道贯穿荆州高新区、荆州区、纪南文旅区、沙市区、荆州开发区,所涉及的区域多是“城郊结合部”,公房、私房、违建房混杂一体,涉及住户2034户、企业71家,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棚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而复兴大道棚改,更是上难上加难。
面对这块“硬骨头”,市政府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征迁小组,全员上阵,规则建立、征收安置、纠纷调处、评审核算、财务划转、后勤事务,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完成任务“决不收兵”。
踏平坎坷成大道。如今,这项征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毕,这片土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气势如虹的巨龙攀越而生,复兴大道作为荆州首条快速交通走廊,串联起荆州火车站、浩吉铁路荆州东站、荆州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
这样的征迁版“速度与激情”在荆州各个城市战场不断上演。
2016年9月,九龙渊公园改扩建工程项目部工作专班入户进行意愿调查。
现实远比设想要“骨感”。几天下来,各路专班不是遭遇“门难进”,就是遭遇“脸难看”,吃尽了“闭门羹”。有人说:“20多年都没拆下来,他们也没得法,早晚得撤。”
迎难而上!2016年10月18日公布《征收补偿方案》,到2017年4月30日地面建筑全部拆除,九龙渊公园改扩建工程项目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依法依规、用足用活用好政策。
短短6个多月时间,项目部在“20多年都没拆下来”的九龙渊片区成功突围,1248户、20.6万平方米的征迁腾地任务完成,完美演绎了“速度与激情”。
征收是城市建设的破题之作,更是棚区百姓的心头呼唤。随着城市进程势如破竹,高楼大厦毗邻之处隐藏了一些“被遗忘的角落”,下雨需盆接、洗澡靠排队、如厕要等待……低矮灰暗的棚户区像一道城市“伤疤”。
百姓的渴望就是为政者的天职。2015年以来,乘着国家棚改的东风,荆州市委、市政府打响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攻坚战,将住房保障的重点投向城市棚户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抢抓棚改政策机遇,赶本赶超,荆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首的棚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住建局抽调系统内精兵强将,组建专班,全面统筹实施棚户区改造,我市棚改工作走上了快车道。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到现场一次,定期向各县(市)、区通报任务完成情况,市领导对工作松懈、进度落后的地方进行约谈。
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市城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源筹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积极为棚户区改造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为了百姓的安居梦,荆州中心城区坚持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
2016年实施棚改项目40个,投资175亿元,改造房屋39761套;
2017年实施棚改项目31个,投资295亿元,改造房屋82003套;
2018年实施棚改项目16个,投资103亿元,改造房屋15105套;
2019年实施棚改项目2个,投资4.64亿元,改造房屋658套;
2020年实施棚改项目1个,投资5亿元,改造房屋992套。
一鼓作气,尽锐出战。荆州市中心城区从2016年的蹒跚起步,到2017年棚改数量居全省市州之首,再到2018年的健步如飞,棚户区改造一路衔枚疾进。各县市也奋起直追,展开一场场看不见的比赛,大家铆足劲,抢时间、比进度。
赶本赶超的背后是决策者谋发展的决心和担当。
“棚改项目105个,110087户!”2016年下半年,我市向省住建厅申报了2017年棚户区改造计划,棚改数量居全省市州之首,一时惊呆了省住建系统的目光:“这个数目是不是太多了?荆州棚改如此之多,资金如何落实,吃得消吗?”
“考虑到我市棚户区改造落后于其他城市的现状,我市作为原国家老工业基地的特殊性,我市本级城区各辖区政府的举债承受能力,迫切需要我市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根据省住建厅要求,2016年底,我市结合实际,调整棚改项目套数,据实向省住房保障局提交了《关于我市2017年棚户区改造项目申报及决策情况的报告》,希望批准全市计划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88个,涉及房屋共计71582套,促进城市发展。
2017年,荆州市棚改数量居全省市州之首,成为改善民生条件的“支撑点”,成为拉动荆州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满眼新景入画来。“十三五”期间,荆州市通过棚改,拆迁腾地近5万亩,其中建成区域达到1.7万亩,约40万人实现了“出棚进楼”,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旧貌换新颜。小北门棚改片区嬗变为生态公园,生活更绿色宜居;石闸门棚改片区崛起立体停车场,破解停车难;繁荣街棚改片区打造文旅项目,开启新繁荣……棚改让城市更生态宜居!
棚改,号角声声,这是时代赋予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承载着民众追求更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征地补偿——一把尺子量到底 和谐拆迁赢民心
棚改,最难在于征地补偿。而破解征地补偿之难,制胜钥匙则是“一把尺子量到底”。
这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
2016年3月,荆北新区棚户区改造启动。当初荆北新区项目部工作人员到51岁王兵家宣讲征收政策时,他们家有不小的抵触情绪。
“我母亲88岁,不想在外租房住。”面对全家人的不配合,项目部工作人员一趟趟上门,反复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调解。考虑到他母亲租房不便,特意找了间过渡房。
搬家那天,恰巧子女有事不在,项目部工作人员一个个挽起袖子,主动帮88岁老太太找车搬家、摆家具、收拾房间、装空调……一番忙乎下来,老太太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感谢。
同样居住在荆北新区的征收户王铃也不愿意搬迁,把拆迁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王铃家做红木家具生意,房子面临拆迁,但一大批贵重家具放在自己家库房里,如何在短时间内挪窝,搬到哪里去?
为民解忧,有求必应。工作人员东奔西走,四处打听,终于为家具找到了临时免费存放处,王铃心头的那块石头才得以放下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征迁干部真心实意地服务,我们能理解。”征收户谭福秀是原太晖村8组村民,公公患有肝癌,自己也患有乳腺癌,因太晖还建小区还未建成,家人身体情况不适合在外租房生活,家里十分着急。
项目部根据其实际情况,将一家人安置在荆西还建房小区。考虑到谭福秀家的困难,工作人员还为她和公公申请了大病补助。
以心换心,真情服务。改变,由此而来——
棚改前,有些村民因不了解棚改政策及补偿标准,表示“打死也不搬”;棚改中,征迁人员反复细致作思想工作,了解了棚改后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
从‘要我拆’变成‘我要拆’,征迁进程大大加快。
不让一户征收户吃亏,也不让一户抢建户得便宜,项目部在征收工作中,始终做到“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
有一次,征迁工作人员刚在黄沽塘片区一户人家测绘完。那名户主却跑到项目部说,他家的楼房怎么少算了一层?工作人员再次到他家去看,一进他说的三楼,就闻到新鲜的油漆味,而且没有窗户,质疑这层不可能住人时,对方还不肯承认。见事情恐怕弄不好,对方还往工作人员手里直塞红包。工作人员当场拒绝,严格按要求将其抢建的这一层作为隔热层计算。
征地拆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含糊。测量、清点、登记、发放补偿款……每一个环节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阳光操作。
这把尺子,更在于把好尺度,“算清明白账,做好明白事”,为百姓负责,为城市发展负责。
2017年8月,荆州区北门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住在棚改区的原江陵县农药厂职工张某心怀忐忑,他们一家五口住在厂区20多平方米简易职工房近20年。如今,江陵县农药厂早已经不存在,自己家住职工房,能否纳入棚改安置?拆迁项目部工作人员按照政策法规,详细调查了解房屋性质,对张某职工身份和房改资格一一核实认定,为他家合法合规制定了拆迁补偿标准。张某一家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这栋房子拆了可惜,拥有几百年历史了!”2019年11月,荆州区南门大街拆迁时,一些群众反映,大街46号的院落是清代民居建筑,是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让藏在深闺的历史文化遗迹重新焕发光彩,经市政府研究,确定大慈街口民居等100处建筑为历史建筑,其中南门大街就有7处老建筑被挂牌保护,不纳入拆迁范围。这个科学决策,赢得周边百姓啧啧称赞。
以人为本,和谐征拆,一段段征迁故事传为佳话。
“十三五”期间,我市改造棚户区房屋154155套!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硬仗!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征拆,不但需要党员干部为百姓算好经济账、人情账、发展账、长远账,更要心系群众、秉持公心。在面对过分要求,坚持政策权威;在面对粗话指责,平心静气解释;在面对各种质疑,耐心逐条解读……这是“感人之道,莫过于诚”的决心和毅力!
风吹日晒、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成为征迁工作人员的通病。荆州区古城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刚父亲过世,都在加班,依然奋战在征迁一线,直到凌晨3点完成好全区企事业单位征收相关情况材料后,才匆匆赶往殡仪馆送父亲最后一程;沙市区城区改造更新中心副主任万青松,为全力推进沙市区棚改征收、腾地等工作,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为协调资金,研究政策,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区委大院内9号楼总有一盏灯亮至深夜......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征迁项目部党员干部一路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城市更高水平发展闯出一番新天地!
公租房保障——织牢住房保障网 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今年12月2日,恒隆四季城公租房,迎来了一批“新房客”参观。
室内,客厅、卧室、厨卫采光充足,间间明亮;室外,一栋栋高楼错落有致,绿树成行、设施齐全;走出小区,步行几分钟便能到公交站台,周边教育设施等配套齐全。
“这小区真漂亮!感觉和做梦一样。”在参观活动中,暂租住在凤台社区的保障对象袁成世感慨地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家是低保家庭,到处租房子住,房间矮小阴暗潮湿,刮风下雨天漏风又漏雨,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固定的住所。”
半个月前,他家将和其他87户沙市区、开发区优先保障对象通过电脑摇号确定了选房顺序号,获得了选房资格,预计今年底她家就能如愿以偿搬进新家安居了。
不只袁成世,自2007年至今,市城区政府公租房共筹集12043套,目前投入使用5623套,均是政府集中新建和购买,已配建公租房6420套,现已交付住房保障部门装修825套,剩余还未到期交付,让不少群众实现了他们安居梦。
不只困难群众,荆州还积极帮助新就业无房职工,尤其是荆州高学历、技术性紧缺人才,解决住房难题。
2018年11月21日,荆州供电公司新员工童文卿就参与了市金凤人才公寓首批轮候配租公开摇号。童文卿当年6月从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毕业,入职荆州供电公司后,住房是公司和她个人最急于解决的问题。了解到金凤人才公寓后,她及时在网上提出了申请。“申请的过程还挺简单的,先住下来了,更好地为荆州发展做贡献嘛!”
除了房屋实物配租,荆州市还积极对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家庭推行租赁补贴。
“600元!”租住在沙市区崇文街道凤台社区的低保户白葵,领到了今年的他家住房租赁补贴,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买房子不敢想,有了这笔钱,我们一家四口在外租房子宽裕很多,对我们来说,帮助大,心里暖暖的!”
安居才能乐业。根据中、省住房保障工作精神,我市先后出台了《荆州市城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关于中心城区廉租住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公租房分配入住管理的通知》等住房保障文件,将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通过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的保障方式满足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
谁能住、谁不能住,让事实说话,让群众评判。
我市将住房保障工作置于阳光之下,通过定期核查、复审、日常突击抽查、接受举报等方式,掌握保障对象家庭人口、收入、住房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实物配租面积、租金等,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对不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或转让、转租廉租住房从中获利的,及时进行清退和重新配置。
更为可喜的是,住房租赁补贴范围和标准不断扩大。除了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我市将公租房优先保障对象纳入租赁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将低保家庭7.2元/月·平方米提高到10元/月·平方米,低收入家庭由5.3元/月·平方米提高到7元/月·平方米,优先保障家庭与低收入家庭标准一致。为保障人才住房需求,我市还将各种人才纳入优惠对象,并在原租金基础上下降了30%。
万千广厦起,百姓俱欢颜。“十三五”期间,我市通过新建、配建等多种方式共筹集公租房21554套,保障了近60000名居民的住房需求,发放租房补贴13113户次,实现了从“忧居”实现了“有居”的跨越,有效地减轻了城市化过程中保障群体住房压力。
民生温度——住房保障惠万家 托起百姓安居梦
听说有人探访棚户区改造,73岁的张方明骑着自行车,从楚天都市佳园赶到绿化村,讲述自己的居家变迁故事。
张方明是沙市装卸公司职工,以前住单位宿舍。最初宿舍是平房,1998年单位将平房拆迁,自建楼房。张方明分得两层楼,一家四口居住。后来大女儿出嫁,一家三口住二楼,他和老伴、小女儿住一楼。
张方明回忆起过去在绿化村的生活直摆手:“晴天看不到太阳,雨天看不到路,没有下水,没有物业,蚊虫苍蝇到处乱飞。”2017年绿化村社区棚改启动,2018年张方明签约,2019年在楚天都市惠园点了一套限价商品房,同时在楚天都市佳园买了一套二手房。
“现在和以前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说起前后居住环境的差别,张方明高兴得合不拢嘴:惠园是荆州市首个限价房项目,均价5350元每平方米。他家的房子面积121平方米,总价60多万元,相比周边商品房便宜了不少,“不仅房子新、绿化好,附近还有学校、体育馆、图书馆等,孩子们可以轻松阅读玩耍。”
从郊区到城区,从村民变居民,还迁房里邱庆飞的同样也体会到了“优居”。
早晨出门,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家吃过晚饭,与家人在小区里散散步……自从搬到常湾逸居小区,住进120平方米的小区房,市民邱庆飞一家感觉到生活比以前惬意不少。
“这样的生活的确没有想到过!”邱庆飞一家此前一直住在荆州开发区岑河农场麻林村,2016年,他家接到了“征迁”的通知。在征迁干部耐心解说下,邱庆飞的思想终于转过来弯——从抵触、担忧,到理解、配合。最终,邱庆飞家从老房子里搬了出来。根据征迁政策,当年就在常湾逸居和岑河农场还迁小区两地分到还迁房“洗脚”上楼,邱庆飞在企业找到一份工作,告别了家庭经济靠天收的农耕生活,感受到了新生活的美好。“过去住在农村,孩子们上学、出门买东西都不方便,现在小区附近就有公园、学校,下楼就有超市,住的地方也更加整洁有序,心情也更舒畅了!”
旧屋换新居,万家尽欢颜。像邱庆飞一样,大多数棚户区居民安置后,都住上了盼望已久的新楼房,也开启了一家人崭新的“城里人”的生活。
“终于有个像样的家了!”2016年,硕士研究生张健考到荆州市委办公室工作,一直租住在20来平米的民房,住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8年底,张健通过首批轮候配租公开摇号,入住了金凤人才公寓。“相比之下,这边价格也十分便宜,环境也很好,我十分期待新生活!”
政策有“力度”,民生才更有“温度”。征拆背后,腾出的是发展空间,倒逼的是产业转型,提升的是城市品质。
荆州住房保障工作,不仅带来一幕幕温馨的“家庭剧”,还推动一场场“城市焕新记”接连上演。
——城市实现蝶变重生。曾经的棚户区不见踪影,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昔日农民摇身变成市民,现代化厂房易地重建;老城区实现了“逆生长”,再创新一代城市繁华封面。
——条条大路畅通城市动脉。荆州首条快速路复兴大道呼之欲出,高颜值的海子湖大道美不胜收,古城墙下九龙渊公园创成首个智能停车公园……打通棚户区“堵点”,舒活交通“动脉”,城区“大交通”格局正逐步形成。
——古城擦亮生态底色。玉带蜿蜒,碧水绕城,在临江仙公园、荆襄河湿地公园、洋码头景区、柳林洲生态体育公园,孩子们快乐奔跑,居民散步健身,怡然自得。昔日的棚户区,摇身蝶变成市民“打卡胜地”。
安居乃民之所盼。从“忧居”到“宜居”,古城荆州让越来越多百姓真正实现“宜居梦”!
来源:荆州日报客户端 记者吴杰 李天然 通讯员杨炳 编辑许雨齐 审核杨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