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平是深圳的“活地图”,几乎不用开导航,随便说一个地点,他就知道怎么走。
他是深圳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这里开了二十多年车。这座城市的地图在他记忆中不断延伸,他也开着车见证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
与吴春平相似的,还有一群数量庞大的出租车司机们。多年以来,他们在深圳扎下根,开着车奔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里。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他们载着出发或者回家的人,抵达他们想要去的地方。
▲《你好,师傅》短片
51岁的吴春平开了20多年出租车。
在深圳,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开出租。晚班,从晚上七点开到早上七点,12小时,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
农村的苦力工作难做,务农的收入不多,一年到头攒不下来钱。吴春平有三个孩子,经济压力大的时候,一学期要交上万的学费。他出来打工的愿望很朴素,希望下一代活得比自己好一些。1997年,在亲戚的介绍下,他离开村庄,踏进深圳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彼时的深圳许多土地没有开发,同样在深圳开了十多年出租车的黄家强记得那时候很多路又窄又小,不好找。但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深圳发展迅速,“一年比一年辉煌”。
▲吴春平刚好遇上出租车的黄金时期
吴春平和黄家强都见证了这座城市蓬勃生长的历程,他们赶上深圳发展的红利。那时,他们一个月可以挣到五六千,前几年生意好,忙起来可以达到1万多。
高收入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那时,城市监控不多,打劫是常有的事情。刚来的第二年,吴春平就遇上了。有两个人上了吴春平车,一人坐前面,一人坐后面,和他要钱。
吴春平想着保命,老老实实把身上仅有两三百块钱交了出来——那是他干了三四个小时的工作成果。临走,他们抽走吴春平的BB机。
▲吴春平 早出晚归,妻子每天早起给他做饭
混乱没能吓退他们。相比之下,遍地的赚钱机会让他们选择留下。第一个月赚了钱,黄家强没舍得给自己买点什么,攒起来、寄回去。晚上和妻子在电话里聊天,说起深圳比老家好,赚到的钱多。
二十多年,吴春平开着出租车一遍遍丈量着脚下这块土地,这座城市的地图鲜活地烙印在他的记忆里。几乎不用开导航,乘客一说地点,他就知道怎么开,比起新手快上许多。
吴春平很少被投诉,这一点让他颇为骄傲。他熟悉城市的交通环境和路况信息。他开车求稳、不急。黄家强注意安全,他常常提醒开出租车的儿子,“我们做这行的是安全第一,安全就是金钱,不要开得太快。”
每一位乘客都是他人生中的过客,他把客人们送到目的地,就此告别。两个人的联系,消失在车门关上的那一刹那。
▲每次黄家强出门,孙女都依依不舍
但偶尔,也有让他印象深刻的客人。开晚班时,他遇到喝酒喝醉的顾客,怎么叫也叫不应。有人一上车就指点路途,一走错就敲吴春平脑袋。也有快要生产的孕妇,通往医院的路上,吴春平把车开得飞快。对于他来说,见证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珍惜得就好像救人一样。”
更平常一些,他会把乘客准时送到地方,上下车帮忙提一下行李,开车送回乘客落下的东西。有时候会收到一份份感谢。
▲深圳宝安布心一村因为靠近机场,出租车司机多聚于此
在家乡的亲戚也渴望来到深圳。黄家强是吴春平的妹夫,当年就是吴春平把他带到深圳。黄家强记得,那时候吴春平对他说,来深圳做比家里好,几千块钱一个月。黄家强心动了,一心想来大城市开出租车。
从家乡,吴春平带出了七八个徒弟,他教他们如何入行、开车、拿许可证。每当这时,他有一种成就感在,“因为人家都很需要你”。
吴春平是一个严厉的师傅,几遍教下来还是不会,就会骂上几句。黄家强刚来的时候还不能适应,有时候变道不注意掉头,就会引起碰撞。如今,他也带了许多司机,对方开车怎么样,他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老一辈的司机们见证了公司从六七人变成两三千人的规模。他们大多数都是熟人,一个带着一个,通过老乡介绍来到城市干起这份工作,之后成为这座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
▲出租车司机见证了深圳的巨大变迁
▲网约车出现后,吴师傅生意一度少了30%
一年365天,有350天吴春平都跑在深圳的道路上。
五六年前,网约车平台逐渐兴起,“以前客多车少,现在车多人少。”私家车、网约车变多,黄家强记得,以前在公司里拿车需要等待或者送些“心意”,现在很多车在公司空置着,没有人拿。
出租车的生意空间被不断压缩。
生意变差是明显的。以前的客人多,两三分钟就有一位客人,一路开下去,“客人拉不完。”如今,等待的时间逐渐变长,3分钟、4分钟、5分钟,甚至半个小时都不会有人叫车。
随之而来,钱也赚的少了。以前开一天车,可以赚五六百块钱,如今少了20%,加油费、生活的各项开支也在提高。
▲雷州老乡,午饭时都会互相打听生意情况
开了这么多年车,吴春平积累了许多经验。比如晚班生意好,车流量少,速度快。白天开车,遇到早高峰晚高峰会经常堵车。
但也有经验弥补不了的,比如说衰老。
吴春平已经开了十多年白班,黄家强开了三年。夜班开车眼力不好,视线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容易困,吴春平和黄家强明显感到年龄的坎已经顶不住身体的疲劳。
黄家强他和儿子搭档一起开出租车。他开白班,儿子开夜班。早些年,他在深圳漂泊,一个人孤独开了许多年车。
在深圳十几年的打拼之后,黄家强在家乡建了房、买了房,日子逐渐宽裕了些。五六年前,他把全家接到深圳,家庭成员分离的情况终于结束。他感觉轻松了不少,但职业上的竞争在网约车的背景下却更加残酷。
长达十几年的开车经验并没有让这份工作变得更加容易。数据和信息流书写着这个行业新的规则。即使干了十几年,吴春平和黄家强依然需要“慢慢适应”其中的变化。
▲夜班司机因为久坐劳累,下车舒展身体
▲出租车司机也在努力转型
吴春平没有想过改行。
二十多年时间里,他开车习惯了,加之年龄大了,他不知道还能去干些其他的什么。黄家强也没想过,他喜欢这份工作,没有人管制,他觉得自由,“如果不喜欢的话咱就不干了”。
老一辈的出租车司机们逐渐发现招手即停不再是年轻人的打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手机接单。无论是乐意,还是被迫,他们都开始努力跟紧科技的浪潮,“你不开不用也不行”。
网约车刚出来时,吴春平用的还不是智能手机。他让孩子教他使用如何手机接单。刚开始几个月,他上路的同时要顾及手机接单,难以习惯。往后,这一操作慢慢轻车熟路起来。
每当手机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吴春平就会问问同行,等自己学会了,也去指导别人。
公司里有几个同行在用高德打车的“好的出租”,推荐给吴春平。他在手机上装上软件,“感觉用起来很好”。以前的定位系统经常出问题,有的时候接了单找不到乘客,吴春平觉得高德地图更加精准些。如今偏远的地方接单全靠手机,有时候去接外地游客,收入就会变多一些。
▲吴春平让孩子教他使用软件,很快就成为了平台前十接单王
黄家强也用着高德地图的“好的出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为从高德地图上下单的用户多,系统自动接单,不用抢。打开软件,单子就排过来。
尽管受到网约车冲击,但吴春平认为出租车依然有自身的优势。网约车有风险安全性不高,有一些人不敢坐,出租车系统相对规范,安全性更高一些。
▲交班时黄家强嘱咐儿子注意安全
多年间在深圳这座城市的穿梭,他早已把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印刻在脑海中,凭着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即使不用导航,他也精准而快速地知道下一站的方向和路线。
车窗外,边角锐利的写字楼不断伸展着,将天空切割出新的形状,霓虹灯一阵一阵划过车身,划过出租车司机的脸庞。
吴春平握着方向盘,行驶在深圳的路上,他还想再努力一点,多开两小时,多赚点钱。
文字:由页
视频:稳哥 阿豪
联合出品:拾城 像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