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白脉象形成的原理,就不奇怪中医脉象诊病了,这三点需要了解

2020-12-17新闻17

一般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往往会觉得中医脉诊玄妙无比,单凭两手的脉搏,竟可以查探全身大部分生理病理信息,而且越有岁月积淀的中医,对于脉诊的运用也越为娴熟。那么,为什么中医可以凭借脉诊来诊断疾病呢?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弄明白脉象形成的原理,只要弄清楚脉象形成的原理,自然就不奇怪中医诊脉的奥秘了。

脉象的形成,看似好像很简单,实则是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有着直接关联的。由此可见,脉象可以反映全身脏腑的功能、气血和阴阳盛衰的综合信息。但是要详细揭开脉象形成的原理,需要了解心与脉的关系,气血与脉象的关系,脉象与脏腑的关系,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明了脉象形成的奥秘。

1.心与脉的关系

古代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与血脉相连,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心气的强弱、心血的多少,自然而然的可以通过脉象反映出来。比如心血充盈、心气强盛,那么脉象自然缓和有力、节律均匀;如果心气不足、心血偏少,那么脉搏就会出现细弱之象;倘若失血,自然就会出现芤脉(中间空、两边实)的脉象;如果心血匮乏、心气不畅,脉象有可能出现结代脉。

古人还指出,“脉为血之府”,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脉道是气血运行的必要通道,就要约束和推动血流、顺从脉道运行的作用,脉道与心功能的正常,才是气血周流不息、正常循环运行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心与脉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脉象也会充分展示心与脉所表达的信息。

2.气血与脉象的关系

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黄帝内经》认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就是说血液的生成与“受气取汁”关系密切,血液生成了需要循环,这需要气的推动作用才能完成,“贯心脉、行气血”的宗气就开始发挥作用了,然而人体的血液运行总不能“肆意妄行”,于是就需要脉道的出现,正如岐伯所说,“壅遏营气,今无所避,是谓脉”,让气血按照某个轨道、按照某种规律正常的运行,这边是脉道的作用。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是离不开脉道的“约束”的,而脉道的畅通又是离不开气血的循环的,而气血的循环、脉道的畅通,脉象也就因此产生了。

3.脉象与脏腑的关系

心主血,脉象的产生离不开心血的滋生;肺主气,脉象的产生离不开肺气的推动;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而且中医自古就有“脉以胃气为本”的说法;肝能储藏血液、调节血量,这对脉象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还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而古人一直强调脉象要有“根”,这个“根”便是肾气的根本。

从以上这三个方面不难看出,人体的脉象其实已经关联到人体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自然是能反映出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的。只不过,中医通过脉象诊断疾病的方法古老而神奇,普通人难以掌握其中奥秘,不像化验单那般易于传承。但是,中医脉诊传承千年而不曾中断,而且一直是中医界引以为傲的“健康绝学”,我们需要接过“圣人的火炬”,去发掘传承千年的中医脉诊之谜。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关节骨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