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怎样用笔才能“万毫齐力”,从而写出圆润厚实的笔墨线条?

2020-12-17新闻27

当代许多书法爱好者在学书的过程中,不懂中锋行笔和侧锋入笔的要领,在行笔过程中导致偏锋涂抹。其笔墨线条是浮在纸上的,缺少肌肤之丽,没有神采。关键在于对古人的许多书法术语似懂非懂,往往落笔迟疑,形成墨猪。根本原因是不明白“万毫齐力”的真正奥义,以为只要把墨汁涂抹到纸上,字形画对了就可以了。本节主要针对书法中的“万毫齐力”的用笔要领作一简要探求,旨在引起书法爱好者注意,帮助他们提高书法笔力。

执笔示意

一、何为“万毫齐力”?

万毫齐力的最早说法,见于南北朝时期的王僧虔,他在《笔意赞》中说:“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意思是说纸用浙东绍兴剡溪的藤料制成的好纸,墨采用河北易水墨工所作烟墨,笔要用心圆管直者,笔毫是用兽毛制成,取短一些的为副毫,包裹一撮长一些的在中心缚成圆而尖的笔头。若心管不圆,就不便于四面行墨;管若不直,当左右转侧使用时就不很顺利。管直心圆,才是合用的笔。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万毫齐力,具有神采。

近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运笔时,要使笔颖的每一根毫毛都发挥出作用,不能有一根贼毫。”所谓的“贼毫”就是那些翘起来、绞起来或者扭曲的笔毛,而不能和其他毫毛一起接触纸面,这便是要求“万毫齐力。”

“万毫齐力”的要求把毛笔笔毫理顺,调动副毫的作用,使笔毛一无扭结的聚结运动,从而笔力贯注下去,充分的发挥出毫毛的弹性特征。如果在行笔时笔头提不起来也按不下去,则无法表现沉着有力的笔道。

孙过庭《书谱》局部

二、怎样用笔才能“万毫齐力”?

“万毫齐力”是一个最基本的书法用笔要求,要做到万毫齐力,使每一根毫毛都能接触纸面发挥作用实在是太难。基本的要点在于笔毫落纸之前理顺笔毛,然后在行笔过程中不断的提按顿挫来调整笔锋,保持笔毫的弹性。尤其在转折的过程中,必须在提按时转换运行方向,否则难免出现笔毛绞起来或者扭曲,如此“万毫”便无法“齐力”了。最关键的是把笔毛理顺以后,尽量在行笔过程中让每一根毫毛统一发挥其作用,不出现分叉,毛刺即可。

孙过庭《书谱》局部

三、“万毫齐力”决定笔墨线条的质量。

执笔落纸,毫随管动,管随手动,手随心动。心是君主,手是宰辅,管是将军,将军下面管的士卒是笔毫。毫听命于管,管听命于手,手听命于心。一支毛笔上面的毫毛是很多的,你能不能让所有的毛都“往一个方向上使劲”,“拧成一股绳”,决定你写字的成败。

孙过庭《书谱》局部

三、“万毫齐力”说的就是调锋。

锋没调好就仓促行笔会产生力无法使、非常别扭的用笔感觉,笔墨线条往往会出现“妄生圭角”的病笔。真正高质量的笔墨线条是圆润厚实的,用笔的感觉是极其舒畅的。

例如在打仗的时候,军队还没整顿、动员好、任务还没分配清楚就出战,有人朝东跑,有人向西冲,焉有不败之理。用笔也是这个道理,很多时候发现笔锋调不好并不是因为大家还没有学会调锋的手法、技法,而是因为没有学会“从容”。简单说,就是太仓促,心太急了,气是乱的,笔毫还没理顺,就急不可耐的突然改变笔毫方向。心神不定,传达给笔毫的指令就会混乱和茫然。好比打仗一样,对于号令不一的指挥,士卒自然各听一偏,笔锋自然各从其向,圭角四出,败笔丛生。

“退不恋战,进不避险”,往前走的时候要勇敢,不要怕,停顿的时候要果断,立刻停住,不要恋战。什么叫恋战呢?就是笔毫在习气的推动下往前走,稳不住,缺乏觉知,就像“兵痞子”,目无军纪,不听号令节制,以莽撞为勇敢,以野蛮为质朴,以放纵为洒脱,以习气为个性。 如此进退无节,则书写难以形成节奏感;形成不了节奏感,则一次发力之后,很难有效组织下一次进攻,为下一次发力蓄势。斗勇使狠的结果是无端耗费力量,最后该用力的时候也没力了,想动的时候也发动不起来了。毫不听管之命,士卒不听将帅之命,结果只能全军覆没。

孙过庭《书谱》局部

四、结语。

最后用孙过庭《书谱》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其实就是说的也就是万毫齐力的道理。这句话要反复体会,在临帖的时候,在创作的时候,要时刻回想这句话,体会里面的蕴含的道理。

#书法字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