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河北井陉:绿色回归 幸福“提速”

2020-12-17新闻17

这是6月7日拍摄的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古村落(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从“藏在深山人难至”,到“全域旅游引客来”,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井陉县,近年来大力践行“两山”理念,逐步走出“矿山依赖”的传统老路,走上了绿色发展新路。

斩断污染 升级产业

400多个矿山、50多家碳酸钙企业、500余家煤场……井陉县地处冀晋交界,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晋煤外运主通道优势,曾是全国最大的钙镁产业聚集区和全国最大的煤炭二级交易市场。

“名气”背后,是污水横流、雾霾锁城、山体“千疮百孔”……

“开山放炮、挖山吃山的路子不能再走下去。”井陉县委书记刘玉渭说。

县委、县政府顶住阻力,推进矿山整合:筹措奖补资金1亿元,撬动企业资金3.5亿元,将50多家碳酸钙企业整合为18家,全部实现绿色能源替代;推动500多家煤场、20多家洗煤厂全部退出,实现煤炭贸易向大运量、环保型物流园区集中。

“我们新建的砂石骨料生产线采用国内一流先进设备,可实现无尘开采、无尘加工、无尘运输。”井陉县茂鑫矿业负责人毕玉江说,企业着力打造绿色矿山、科技矿山、数字矿山、智慧矿山。

在石家庄市井陉县孙庄乡洛阳村苹果园内,农户在采摘苹果(10月20日摄)。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修复“疮疤” 厚植“绿色”

井陉县在推进矿山整合的同时,以太行山绿化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经济林、生态林和景观林。

对矿山开采造成的山体破坏,则采取“宜景则景、宜建则建、宜绿则绿”模式,对221处矿山迹地进行修复。据了解,生态“疮疤”修复后,将盘活建设用地5900余亩、农业用地3200余亩,新增绿地1万余亩。

过去,井陉山货享誉山外,生态环境破坏后,山货越来越少。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回归,山核桃、土鸡蛋、花椒芽等井陉特色山货重现太行。

井陉南部山区出产的毛桃极其抢手。“去年国庆节,光我们村就卖出了5万斤毛桃,我一天往景区里送了4趟,还是供不应求,人们看重的是好生态、纯天然、无污染。”苍岩山镇景庄村村民高晓亮说。

“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才能既挣得金山银山,又保住绿水青山。”井陉县县长李杰说,井陉改变过去“抓进篮子就是菜”的招商模式,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再生;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做活做大绿色产业,持续放大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

这是6月7日拍摄的“井陉太行天路”(无人机照片)。这条旅游专用公路将井陉县的26个古村落串连在一起。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唤醒资源 财路自来

到“梦里老家”大梁江村寻味乡愁,去“石韵小镇”于家村赏石头建筑奇观,往“剧境小镇”吕家村看实景民俗表演,来“陶瓷水镇”南横口村感受千年瓷窑文化……近两年,沿着井陉太行“天路”的传统古村落环线游,日益火爆。

秦时置县的井陉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40多个特色传统村落,80多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受制于闭塞交通和环境条件,这些瑰宝一直“沉睡”在太行深处。近年来,井陉县依托古村落、非遗民俗、风景名胜区等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在崇山峻岭之间建成一条全长60余公里的古村落旅游环路。

这条旅游环路将几十个古村落“串珠成链”,并与其他景区形成了快速交通网,带动特色生态农业、自驾游、民宿、文化体验等多种业态全面发展。井陉县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出现“井喷式”增长。

于家乡党委书记赵峰说,而今,村民家里的花椒、南瓜、土鸡蛋都成了畅销货,“旅游路成了脱贫致富的快速路、幸福路”。

#井陉#井陉县#矿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