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过量焦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什么?方程式写出, 焦炭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020-12-17知识2

焦炭化学式是什么.它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焦炭化学式是:C焦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C焦炭完全燃烧)2C+O2=点燃=2CO(C焦炭不完全燃烧)

过量焦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什么?方程式写出, 焦炭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急求10个关于CO2的化学方程式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 点燃 CO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 高温 2CO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 点燃 2CO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而分H2CO3=H2O+CO2↑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CO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CO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 点燃 CO2+2H2O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 高温 4Fe+3CO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 点燃 CO2+2H2O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加热 Cu+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 高温 2Fe+3CO2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H2O+CO2↑碳酸不稳定而分H2CO3=H2O+CO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 高温 3Fe+2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加热 Cu+CO2一氧化碳。

过量焦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什么?方程式写出, 焦炭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答】(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2)焦炭可以把铁从含氧化铁的矿石里还原出来,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4Fe+3CO2↑.(3)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单质是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C+2MgO.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2)3C+2Fe2O34Fe+3CO2↑;(3)2Mg+CO2C+2MgO.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过量焦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什么?方程式写出, 焦炭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反应类型 (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Fe3O4;该反.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量焦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什么?方程式写出, 高温 会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

书写化学方程式题①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②焦炭与含氧化铁的铁矿石反应______;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 ①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2P2O5.②焦炭与含氧化铁的铁矿石反应反应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 高温.4Fe+3CO2↑.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⑤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点燃.2CO2+3H2O.⑥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故答案为:①4P+5O2 点燃.2P2O5;②3C+2Fe2O3 高温.4Fe+3CO2↑;③CO2+Ca(OH)2═CaCO3↓+H2O;④CuO+CO△.Cu+CO2;⑤C2H5OH+3O2 点燃.2CO2+3H2O;⑥Zn+H2SO4═ZnSO4+H2↑.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