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济南人辛弃疾和他的朋友圈,他们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

2020-12-17新闻10

山东人辛弃疾性格豪迈勇敢,热情洒脱,一生交游广泛。辛弃疾和他的友人们惺惺相惜,频繁唱和,在并不如意的南宋广阔天地中披肝沥胆,互相勉励。词学家梁启勋撰文称:“先生(辛弃疾)交游虽广,但择友甚严。唯与朱晦翁、陈同甫二人交情最笃……”在辛弃疾的朋友圈中,朱熹和陈亮是最重要的两个人。

辛弃疾南归之前,勇擒张安国的壮举朝中尽知,还受到宋高宗召见。朱熹年长辛弃疾10岁,当时就应听说了辛弃疾的壮举,并且后来还同他的门生谈论过此事。两人正式相识于辛弃疾壮年之时。在两人的交往中,还发生过一桩朱熹截获辛弃疾用商船贩运牛皮的尴尬事。1181年春天,时任江西安抚使的辛弃疾用商船贩运牛皮。牛皮是当时朝廷明令禁止买卖的军用物资,因此也有人质疑辛弃疾为官并非清正廉洁。辛弃疾的船经九江,被当地官员知南康军朱熹截获。听到消息后,辛弃疾写信疏通解释,说是“军中收买”。朱熹有些无奈,不过还是放行了。此事并未影响两人毕生的友谊。

朱、辛二人一生数次会面,谈论家国大事,彼此交流政见。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新居落成后会邀请朱熹等友人参观,朱熹因职务变动路过辛弃疾居所时,也会和他及一干朋友一同出游。1188年,朱熹以江西提刑入临安奏事,顺道拜访了闲居上饶的辛弃疾,彼此交流为政经验。同时,朱熹还直言不讳地指出辛弃疾在为政上存在轻躁等弱点,并以“明理克己,向里用心”相期,希望他事业更加“伟俊光明”。两人坦诚相见,可见是惺惺相惜的挚友。

1200年,朱熹病逝。此前他因再三秉直论事,得罪了权相韩侂胄等人,被一众小人罗列罪名,因此他的门人弟子大多遁走江湖以避祸端。更有软弱的,公开表示跟朱熹脱离关系,“过门不入”“以自别其非党”。辛弃疾却无所畏惧,亲自前往吊唁,祭文称朱熹“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万分悲痛。

辛弃疾长陈亮三岁。据《宋史·陈亮传》记载:“(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不难看出,陈亮和山东大汉辛弃疾性格相合。1178年春天,陈亮怀着急欲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满腔热血到临安,接连三次上书皇帝,反对和议,力主抗金,但未被采纳。与此同时,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调到临安任大理少卿,经友人吕祖谦介绍,两人相识。因坚持抗战的主张一致,恢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相同,辛、陈每次相会都进行深度交谈,在南宋抗金救国大业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位于江西上饶的辛墓

尽管两人都曾辗转多地为官,还是尽可能地谋求见面的机会。1188年,陈亮前往上饶拜访闲居在此的辛弃疾,二人于鹅湖寺相聚数日。其间,两位词人共商复国大计,畅谈英雄理想。对于这次聚会,两人均十分珍惜和留恋。别后的一段时间,两人还以这次会面为主题作词唱和,比如辛弃疾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盛赞陈亮像陶渊明一样淡泊明志,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记录了两人畅谈的情景和对相会的无限眷恋。陈亮读后十分感动,也用原韵相和寄赠辛弃疾。

1193年,陈亮状元及第,辛弃疾写壮词以寄,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赋此词时,辛弃疾已经有54岁,两人均已年过半百,然而他们建立在祖国统一大业上的战斗友谊历久弥深。遗憾的是,次年初陈亮便因病离世,辛弃疾又写下了情感真挚的《祭陈同甫文》悼念这位曾经的战友:“而今而后,欲与同甫憩鹅湖之清明,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可复得耶?”

晚年的辛弃疾和陆游也有过一段忘年交。1203年,陆游从京城回到故乡浙江绍兴,此后不久辛弃疾也调至绍兴府就任。刚一到任,辛弃疾就特意前往陆游居住的绍兴山阴的一处草堂拜会。此时,陆游已经78岁高龄,而辛弃疾虽然比陆游小了15岁,却也已过花甲之年。

此时,陆游的好友范成大、辛弃疾的好友陈亮以及他们共同的好友朱熹等都已相继故去,辛弃疾的到来使陆游孤寂的内心鲜活起来。辛陆相会也解除了辛弃疾的感伤与寂寞,他们谈诗词、论北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爱国激情再次被点燃。当时陆游的生活非常清苦,住在破旧的草堂里,算得上家徒四壁。辛弃疾看在眼里,他几次提出要为陆游修建住所,均被陆游婉拒。

此外,辛弃疾和词人韩元吉、刘克庄等也有往来。他在词作《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发出感喟:“知我者,二三子。”想必正是有这些肝胆相照、惺惺相惜的友人,可以稍微慰藉辛弃疾因复国壮志难酬而毕生忧愤的心境吧。

来源:新时报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