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墨迹是研究书法艺术和历史的第一手素材,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然而,如果研究对象不够可靠,那么所得出的结论就无法令人信服。今见传为秦桧书的《深心帖》(图1),就是一件具有一定欺骗性的伪作。本文拟这件至今仍被学术界当作秦桧亲笔的作品,结合相应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证其伪。
图1 (传)秦桧深心帖
《深心帖》又名《偈语帖》,见于民国期间出版的《雍睦堂法书》,行书,凡23行,行2-5字不等,共计111字,其中6字残;首题“秦检书偈语”,尾矜朱文“秦桧”连珠印,并矜有清代学者邓基哲及其子邓钟岳的收藏印数方。该帖所书内容为佛教《楞严经》中阿难所做的偈颂的后半部分,其释文为:
……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绍兴十二年壬戌十二月十五日毗陵秦桧书,凝寒笔冻,殊不能工也。
老城、钱超等人均将此帖视为秦桧的亲笔,并基于此进行了书法风格与人品之间关系的诸多讨论1;张戬炜同样依据该帖末段“毗陵秦桧”字样进行了讨论,判定秦桧应为常州人2。但事实上,《深心帖》只是根据北宋书法家蔡卞所书《楞严经》拓本翻制的伪作,所携带的信息均不足为凭。
蔡卞书《楞严经》著录于清代所编《灵岩志》中(误称为《圆通经》),刻石今位于济南灵岩寺御书阁下门洞外石壁上,全文如下: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合一切,云何获圆通。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鼻息出入近,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舌非大无端,因味生觉了,昧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知根杂乱想,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心闻洞十方,主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无非近一切,云何获圆通。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有为非至性,云何获圆通。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诸行是无常,念住无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门,此则圆真实,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隔垣听音晌,遐迩具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住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婆娑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循声获无妄,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明极及如来,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盘心,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元符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莆阳蔡卞书,凝寒笔冻,殊不能工也。
嘉靖元年……再观……人废书乎?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建中靖国元年冬十一月五日池阳慧日院南轩续此偈。
崇宁元年十一月鄱阳齐迅施可于灵岩寺,住持传法净照大师赐紫仁……立石,匠人牛诚刊。
蔡卞此书分为两段,首段偈语为《首楞严经义海》第十八卷内容,书写于元符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次段偈语为《首楞严经义海》第十卷内容,书写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一月五日,后被齐迅施摹刻于灵岩寺中。
图2 蔡卞书《楞严经》与《深心帖》比对
试将《深心帖》与《楞严经》进行图像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传秦桧书《深心帖》同《楞严经》第二段偈语的内容、笔迹完全一致,区别仅仅是每行字数不同;《深心帖》落款中大部分字同《楞严经》第一段偈语落款的内容、笔迹完全一致,仅时间、书写者姓名等方面不同,因此两帖必有一伪。笔者以为蔡书《楞严经》真而传秦书《深心帖》伪,理由如下:
其一,《楞严经》的书写风格同蔡卞的其它几件作品(《雪意帖》、《祭伯父文稿跋》、《鹡鸰颂跋》和刻本《曹娥碑》、《熊本神道碑》)风格完全一致,且自身通篇书写风格一致,圆健遒美且流利自如,当为蔡卞亲笔真迹。
图3 上为《楞严经》选字,下为蔡卞作品选字。
其二,秦桧有可信的书法作品传世,如南宋曾宏父所刻《凤墅帖》中的《都骑帖》、《别纸帖》(图4)。试以《深心帖》与此两帖对比,可以看出存在明显的风格差异,《都骑帖》、《别纸帖》风格较为平稳,与《深心帖》剑拔弩张之势完全不同。此外,《深心帖》中签名“桧”字形态怪异,木字旁与会字底都是较为端正的行楷,但会字头却用草法,且尺寸极小,整体形态极不协调,与《都骑帖》、《别纸帖》中的签名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笔者相信,这些笔迹差异足可证《深心帖》之伪。
图4 秦桧《都骑帖》、《别纸帖》
其三,《深心帖》落款“凝寒笔冻,殊不能工也”、“二年……十二月”等字则是根据蔡卞所书《楞严经》第一段偈语的落款所制,但将年号、人名和日期等细节进行了改动。增补的“绍兴”“壬戌”等字与原书风格差异较大,显然是作伪者无法找到蔡卞书写的这些字样,故用他人书迹补之所致。
其四,从单字对比可以看出,同《楞严经》拓本相比,《深心帖》的行笔不够自然,描摹痕迹非常明显,应该是根据《楞严经》刻本所制的伪本。
《深心帖》后矜清代学者邓基哲印,以及邓基哲子邓钟岳的收藏印数方,与邓氏书法作品中的印章比对可定为真印,因此可暂定《深心帖》的伪造下限为清初。总之,传秦桧《深心帖》是后世所制伪本,其中信息(如“毗陵秦桧”)不可列为考据之用。
参考文献
1 老城,书法何以辨忠奸——考量蔡京、秦桧、严嵩之书迹,长城,2013.11.15;老城,千秋功罪——岳飞和秦桧的书法人生,散文百家,2010.6.3;钱超,樊琪,试论书法视野下的宽容与严厉,书法,2013.3。
2 张戬炜,秦桧是哪里人?常州!他自己说的,常州晚报,2009,3,6。
原文刊于《书法》2016.6月刊,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