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上海人,你知道为什么苏州河上没有轮渡吗?这个23年前的故事给你答案↗

2020-12-16新闻8

在二十三年前的12月16日,强家角桥建成启用。一个多小时之后,沪航客107号客轮从苏州河北岸缓缓驶向南岸码头完成了它的最后一渡。

自此,苏州河市区段渡船历史彻底结束。强家角渡——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渡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在二十三年后,苏河两岸“好戏连台”,“苏河之眼”昌平路桥通车,苏州河42公里岸线今年底将全贯通……

强家角渡

作为一个初建于清末,跨度百年的渡口,强家角渡见证了苏州河和上海的变迁。今天,二十三载后的12月16日就让小红(ID:hszs1921)带你回顾上海苏州河上最后一个渡口——强家角渡口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的苏州河

20世纪40年代的苏州河

解放前:时移世易,落入衰败

关于强家渡最初的设立,史志记载较多的是由当地乡绅捐田设渡,即“义渡”。晚清时期的周家桥没有商店,居民买东西要到法华、曹家渡或静安寺。

为了方便周家桥一带农民出行,以及苏州河两岸来往,有乡绅捐出田地给渡夫,供其生活,从而为百姓提供免费渡船服务。义渡这种形式缺乏统一管理,常因各种状况而无法维持,时移世易,强家角渡便成了无人监管的“黑渡”,济世渡人的初衷也渐渐消逝。

20年代周家桥工商业兴起,1915年无锡荣家在周家桥买下榨油厂址,创办申新纺织企业工厂(即建国后国棉二十一厂),1919年日商丰田吉左在极司菲尔路(历史上的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建丰田纱厂。

△申新纺织企业工厂

△上海丰田纱厂

因此,大量外来劳工涌入周家桥一带,居住空间逐渐短缺,当时强家角北岸人烟稀少,遂不少工人前往北岸开垦空间。由此,强家角渡的重要性日渐上升。1934年,王素梅、吴瑜等人承办强家角渡,通过整修码头、制定航线、更新渡船。1936年,强家角渡正式成为了合法民营渡口。

强家角渡航线

然而仅仅运营一年,淞沪会战的炮火燃遍大半个上海,强家角渡再次落入破败,直到抗战胜利才再次逐步开始恢复运营。

解放后:济渡事业,日渐蓬勃

上海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上海市港务局取代了上海市公用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州河济渡事业发展日渐蓬勃。

1956年,强家角渡正式成为了国营船渡,建立起了统一的经营管理制度、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待遇,自此,强家角渡迎来了全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岁月变迁,盛景不再

改革开放之后,强家角渡对岸苏州河一带,兴建了许多厂房等,天山、仙霞地区与长风地区居民互通,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强家角渡船,上班、上学、买菜、锻炼,人来人往。

△当时居民买菜集中地——三角场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步深入,苏州河两岸大量老旧企业、工厂破产关门。

△改造前的原周家桥地区

随着上海市的城市规划建设逐步开展,苏州河两岸周家桥、长风地区的重污染企业纷纷搬迁,曾经熙熙攘攘的盛景已不再;加之桥梁道路交通的发展和地铁1号线的通车,选择轮渡的船客人数骤降。

1997:传奇老去,寿终正寝

强家角桥

1996年,市政府牵头,联合长宁与普陀共同出资建造了强家角桥,强家角桥于1997年12月16日正式启用,而苏州河上最后一个渡口——强家角渡,便于此日寿终正寝。

如今:生活秀带,增辉添彩

现在苏州河上已经看不到摆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又一座美轮美奂,实用与美观兼备的桥梁和绵延数十公里的健身步道。

长宁区政府将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着力提高苏州河步道的建设品质,注重细节设计增强群众感受度。把苏州河长宁段变成上海市民真正的后花园。

那么好奇的你肯定想知道现在的苏州河长宁段是什么样子的?那就快跟着小红一起来看吧~别说小红没提醒你:“多图警告”

作为阿拉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滋养了上海人民锻造了上海人平稳、务实的气质。由于她流经上海最为繁华的中心的城区,苏州河两岸的自然与人文历史资源都十分丰厚,是上海的一块宝地。

相信随着苏州河两岸未来的发展,这条孕育了上海的母亲河将成为重要的水脉、绿脉、商脉、文脉、人脉融为一体的功能复合的水陆并进的公共岸线,为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增辉添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