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周口鹿邑县致富带头人郭玉华:发展“种植+养殖”带贫致富忙

2020-07-23新闻1

“根据现在的长势,马上就能摘花了。黄蜀葵的产值一亩地一般3000多元,需要投入的成本主要是施肥、人工费等。因为是订单模式,种子是免费提供,烘干后的黄蜀葵花会被回购,经济效益还不错。”近日,周口市鹿邑县赵村乡胡山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郭玉华介绍说。在黄蜀葵种植基地里,一行行碧绿的黄蜀葵长势喜人,不少黄蜀葵花含苞待放。

郭玉华介绍黄蜀葵种植情况

据介绍,郭玉华种植黄蜀葵已经有四五年了,并通过提供种子、技术和回收服务,带动了周边村民也开始种植,目前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黄蜀葵种植还带动了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就业,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和采摘,务工一天40元-70元。一直以来,郭玉华的养殖场、种植基地需要工人,就优先考虑附近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常年用工近百人,带动了近20户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今年48岁的郭玉华从小就头脑灵活,脑袋里装满了“生意经”,14岁就开始做生意,到全国各地收羊毛,进行羊毛加工,在起起伏伏中慢慢积累了财富。2010年,在收羊毛的时候,郭玉华发现养羊的利润空间比较大,回家就立马找地方搞养殖场。2012年养殖规模就发展到500多只羊,2013年发展到1000只,目前已达到每年出栏成品羊近5000只。

养殖场一角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青储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郭玉华就租地种植小麦、玉米,把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2015年,他扩大规模,租了500多亩地,开始土里刨金的种植之路。几年来的摸爬滚打,收益颇丰,让郭玉华尝到了规模种植的甜头。目前郭玉华的种植总面积超6000亩,种植高粱、小麦、玉米、黄蜀葵。“我计划让明年种植面积超万亩,在覆盖四个乡镇(办事处)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郭玉华信心满满地说。

多年的实践,郭玉华慢慢探索出了“种植+养殖”协同发展模式。“我们把种植留下的秸秆回收粉碎后加工贮藏,一年四季养羊的饲料就有了,也减少了对农业产品的污染;同时,用养殖场的羊粪代替化肥,减少了化肥的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也提高了小麦品质。除了养羊赚钱,无公害小麦比普通小麦也贵些,今年6000多亩小麦在地里就被客户抢购一空。”郭玉华笑着说。

这种“地种粮、粮结秆、秆喂羊、羊拉粪、粪还田”的循环生产方式,不但增加了土壤的肥沃度,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改善了土质,而且提高了粮食的品质和产量,更契合绿色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深加工”是郭玉华下一步发展规划的关键词。养殖屠宰深加工早已实施;秸秆加工成饲料、秸秆颗粒,饲料用于养殖,秸秆颗粒可以作为燃料售卖;结合多年种植经历,开展优质麦种培育,发展优质小麦;建石磨面粉厂,做农产品深加工,发展高标准绿色食品生产……说到发展规划,郭玉华侃侃而谈。“以后就是做好‘种植+养殖’及深加工,不管怎样,一步一步按规划去做,总能实现。” 郭玉华说。

长势喜人的黄蜀葵

今年年初,作为致富能人,经赵村乡政府领导研究决定,郭玉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发展经济、实现致富奔小康。关于胡山行政村的发展,郭玉华有着很明晰的想法,一是全部土地流转,连片成方,进行机械化规模种植;二是推广黄蜀葵种植,让8个自然村每个村种植黄蜀葵达到50亩到80亩。

“这样统一管理之后,大面积土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为主,村前村后的小块儿地就种植黄蜀葵等经济作物。村里的人既可以承包种地,也可以把土地流转再就业。这是我目前的想法,还需要跟村委和群众沟通,征求大家的意见。”郭玉华表示。

“以郭玉华为代表的新农业种养模式,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都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要做好推广,让群众从中受益,早日实现小康梦。”赵村乡党委书记鲍卫表示。(文/图 仝瑞勤)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