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以增的藏书整理 杨以增收集、购买书籍时,特别注意鉴别书籍的真伪和收藏价值,大多经过梅曾亮、高均儒、吴熙载等文人、鉴赏家的鉴别,因此,所收购书籍大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泾县包世臣结为文字交,后又聘请包世臣入其幕府,为他鉴定古书、字画。先后所收书达10余万卷,藏书楼为“海源阁”,取“涉海而能得所归者”之意。楼上藏宋元精椠,楼下为宋、元、明和清初版、殿版、手抄本;另将帖片、古物、字画贮于阁的后院,凡五间,皆至充栋。另辟有“宋存书室”,因得宋版书《诗经》、《尚书》、《春秋》、《仪礼》、《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遂称“四经四史之斋”。咸丰年间,江浙藏书家多不能自守,他乘机购得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大部藏书,又得鲍氏“知不足斋”、秦氏“石研斋”、惠氏“红豆山庄”、方氏“碧琳琅馆”藏书以及江都汪容甫、海宁陈仲鱼、阳湖孙渊如、大兴朱竹君等海内名家部分藏书,并借主管河道之便,用粮船运至鲁,由此改变了我国藏书以江南为中心的格局,成为中国藏书史上与江南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搂”并峙,时称“南瞿北杨”。子杨绍和撰有《楹书偶录》,刊有《海源阁丛书》,江标为其《宋元本书目》作序,洵一时之盛。藏书经杨绍和、杨保彝至。
季振宜的收藏大家 父季寓庸,字因是,明天启进士,官吏部侍郎,喜好书画和收藏,曾建造有藏书画处为“嘉树园”,并有“季寓庸珍藏书画印”藏书章。明末清初,藏书风很盛,一是做学问的需要,二是社会风尚如此。常熟毛晋,建“汲古阁”藏书,其中多宋、元刻本,还主持校刻了《十三经》、《十七史》等书,又抄录罕见秘本,缮写精良,后人称之为“毛抄”。毛家没落后,其后人将藏书多卖给了季振宜。著名学者钱谦益建“绛云楼”藏书,顺治七年,该楼和七十三大椟书被火烧毁,幸存于家中的宋、元刻本以后给了其族侄钱曾。钱曾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单《述古堂藏书目》和《宋版书目》就有2295种之多,以后又将陆续所得之书与“述古堂藏书合辑为《也是园书目》,共收3800余种。钱曾死后,藏书也归了季振宜。精本佳椠极多。藏书楼名“静思堂”。乾隆间御刻《五经萃室》、《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等,皆宋本,均钤有其藏书印。编《季苍苇书目》1卷,分《延令宋版书目》、《宋元杂版书》、《崇祯历书总目》、《经解目录》4部分,著录1 200种,27 000卷。有关钱曾的藏书,在此书目中著录比《述古堂书目》详细。黄丕烈为此目作序。藏书印有“季振宜藏书”、“沧苇”、“吾道在。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与丁申皆嗜藏书,家有“嘉惠堂”,藏书闻名。与瞿镛、陆心源、杨以增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其家世有藏书之习,祖父丁掌六就已在杭州梅东建楼储书,他感于在北宋时先祖丁顗就建有“八千卷楼”,遂又请题其书楼为“八千卷楼”。父丁英(字洛耆),亦喜藏书,所购几万卷。至丁申、丁丙兄弟时,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总书楼名“嘉惠堂”,楼中分别辟名为“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甘泉书藏”、“济阳文府”、“当归草堂”等。朝访夕求,凡齐、燕、楚、赵、越、秦、晋间,听说有善本,必得而后以已。历30余年,藏书8 000种,总数共达30万卷。计有宋元刻本200余种,铭刻经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极多,收藏乡土文献亦多,具有地方特色。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贡献。藏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售于江南图书馆,现存于南京图书馆。藏书印众多,主要有“八千卷楼珍藏善本”、“丁氏八千卷楼藏书之记”、“辛酉劫后所得”、“钱塘丁氏藏书”、“嘉惠堂藏阅书”、“小令威竹书堂”、“求己室”、“东门莱侬”、“强圉涒滩”、“钱塘清望世家”、“十载孤儿”、“济阳文府”、“青门词隐”、“四库著录”、“曾藏八千卷楼”等数十种印章。
中国十大藏书家,可有绢书收藏?
藏书票和印章的区别 藏书票藏书印分类:参考资料 藏书票是贴在书籍里封上的小小的装饰画。翻开书,首先看到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配合的美丽的藏书票,对于所爱的藏书能。
周易正义的简介 《周易正义》又《周易注疏》计十三卷(宋版)。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定稿于公元六五三年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长期立于学官,也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的重要典籍。此本宋代为俞琰所藏。琰字玉吾,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人,生平深于易学,著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等。该本中有俞氏家藏、石涧书、俞琰玉吾、石涧、林屋山人、易学传家、读易楼图书记等印。明代递藏唐寅、王世贞家。衔名后,有墨笔“吴郡唐寅藏书”一行,又贞元、仲雅二印。入清则归季振宜所有。季氏《延令宋板书目》中《周易正义》四册,即此本。该本中有季振宜印、沧苇、季振宜读书、御史之章等印。清中叶又归徐松,有翁方纲跋,又翁氏题款一行及翁方纲、覃二印。另有高松堂鉴定书画印、庄虎孙印,其人不详。此书清末为徐坊所得,又由徐归于傅增湘,有傅增湘印、双鉴楼藏书印、藏园秘笈等印。1935年,傅氏将此书邮致日本,选集良工,精摹影印行世。后此本由傅氏归近代著名藏书家陈清华。今藏北京图书馆。
曹学佺的藏书大家 天启间,官广西右参议,迁陕西副使。因著《野史纪略》,未及刊行,魏忠贤党羽刘廷元弹劾他私撰野史,扰乱国章,遂被罢官削籍。崇祯初,起为广西副使,他已看破官场龌龊,力辞不就。归于家居“石仓园”中,潜心著述20年。唐王即位闽中,授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后,自缢于山中。与著名藏书家徐火勃、文学家赵世显等人狎主闽中诗坛,以博洽闻于当时。所藏数万卷,储于“汗竹斋”,编纂有《汗竹斋藏书目》。福建籍藏书家徐火勃 记载福建籍三位藏书家藏书特点时评价为:“予友邓参知原若、谢方伯肇浙、曹观察学佺,皆有书嗜。邓则装潢齐整,触手如新;谢则锐意搜罗,不施批点;曹则丹铅满卷,枕籍沈酣”。说明曹学佺的藏书除了校勘精审外,他利用的程度亦较高。他提出:道、佛皆有藏,为何儒学无藏?欲修《儒藏》与之鼎立。采撷四库书,因类分辑。十有余年,遂仿道、佛二藏,作《儒藏》,可惜明亡未竞。藏书印有“能始”、“曹学佺印”等。著述甚多,其诗朴茂深远。选辑自上古至明代诗歌为《石仓十二代诗选》506卷160册。又选编《石仓历代文选》、《石仓历代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