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这几种疾病,都会造成肾功能损害。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报道,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肾脏病,而且,多数肾脏病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肾功能的损害是渐进累积的过程,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那么,通过哪些检查可以监测肾功能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了解肾功能,通常有3类检查手段,分别是影像学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3种。第1种是超声检查,特点是简单方便,而且成本较低,可以发现肾脏形状及位置的异常,也可以发现肾脏肿瘤或尿路梗阻。第2种是CT,通过断层扫描可以检测到肾脏的结构异常;第3种是活检,这种方法是明确肾脏病理变化的客观标准,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疾病进展。但是,肾活检是具有风险的侵入性操作,需要仔细考虑利弊。
了解肾功能的第2类手段,是尿液检查。通过尿液分析,可以检测尿液酸碱度、比重、蛋白、潜血、白细胞、葡萄糖、胆红素、亚硝酸盐、尿胆原。尿液检查,只要按要求留好样本,可以通过自动分析很快得出结果,对于综合判断病情,有较高参考价值。比如,尿中检测出蛋白、血液、白细胞等成分,提示肾结石、糖尿病、肾脏或膀胱感染。
尿液分析,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与白蛋白肌酐比值,可以用于评估肾功能。白蛋白是尿液中最常见的蛋白质,如果这个指标较高,超过30毫克,则提示肾功能受损;微量白蛋白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检查,特点是敏感度更好,只要尿液中存在少量蛋白就可以检测出来。
了解肾功能的第3类手段,是血液检查,其中有3项指标最为关键,分别是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肌酐的来源有2个途径,内源性肌酐由肌肉的新陈代谢产生;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因此,在饮食结构变化不大的正常情况下,血肌酐值是相对恒定的。每20克肌肉代谢产生1毫克肌酐,由于男女肌肉含量不同,因此,血肌酐的正常值,男性为54至106umol/L,女性为44至97 umol/L。肾脏是肌酐排泄的主要器官,由肾小球滤过后,肾小管不再回收或分泌,因此,肌酐值变化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血液检查的第2项重要指标是尿素氮。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产物,每克蛋白质代谢产生0.3克尿素,尿素氮的正常值是2.86至7.14mmol/L。尿素氮经肾小球滤过后,会在各段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尿素氮的排泄受到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影响。肾损伤、肾衰竭或肾脏疾病、脱水、休克、尿路梗阻或疾病、胃肠道疾病或出血、心脏病、心力衰竭、蛋白摄入不足、血液循环不良、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等都会引起尿素氮水平异常。
血液检查的第3项重要指标是血尿酸。血尿酸的来源是细胞核内的DNA和RNA的代谢产物,内源性血尿酸占80%,外源性占20%。血尿酸从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重吸收,然后再分泌。因此,血尿酸排泄受到滤过及肾小管功能影响,饮食成分的影响只占较小的比例。从这些比较可以看出,血肌酐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反映最为客观,因此,能够用于肾功能评价,尿素氮及血尿酸则是参考指标。但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时,血肌酐才升高,所以,判断肾脏早期的敏感指标是尿蛋白,而不是血肌酐。因此,了解肾功能要盯紧尿蛋白和血肌酐这2个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