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多国专家“云上”共论产教融合:或成“疫后”复苏机遇

2020-12-16新闻8

后疫情时代国际产教融合论坛。郭其钰摄

中新网杭州12月16日电 (记者 郭其钰)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改变了多领域的生产和贸易模式,也导致大量工作机会消失。12月16日于杭州举办的后疫情时代国际产教融合论坛上,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职业教育特别是产教融合对于帮助国家、企业和工人从疫情中复苏至关重要。

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19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大约减少1.3亿份全职工作。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主席、CEO克雷格·罗伯逊在论坛中表示,受疫情影响,对于全球近20亿非全职工作的人来说,其中80%的人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危机。

同时疫情也导致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克雷格·罗伯逊以澳大利亚为例介绍,疫情暴发前三周,约四分之一企业改变了送货方式,三分之一企业扩大了在线业务。疫情暴发八周后,澳大利亚企业数字化进程前进了近5年。

“大量工作因科技改变或消失,文化教育机构不应该害怕,因为随着引进新技术,新的工作岗位会出现。我们只需要确保努力做好培训工作,让更多人具备从事这些工作的能力,以便于我们参与经济转型。”克雷格·罗伯逊说。

具体在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方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郭玉贵介绍了美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条清晰脉络,即通过接受中等教育后的各类教育和培训,掌握一个或几个特定职业领域的技能和技术,从而找到相应的中级技能工作,获取对应的中产收入。

“这种投入与产出相匹配的过程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美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有效性。”郭玉贵解释,大多数进入该体系的受训者最终均能获得预期回报,从而迈入中产阶级队伍。

在澳大利亚,其职业教育则具有与行业领域紧密连接的特征。“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就是为就业而准备,在澳洲本土广泛普及,比如电工、水管工等都需要持证上岗。”澳大利亚商业管理学院副院长AngieZhang介绍。

她表示,澳大利亚职教领域的产教融合侧重多元化量身定制,如培训师深入企业考察企业培训需求,确定培训方向和培训形式,并结合培训包中技能单元和企业实际水平,为企业定制培训方案和具体培训进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操作问题。

就产教融合中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方面,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德国GFM职业教育集团浙江项目负责人董宁丽介绍,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整个培训过程是在企业工厂和职业院校进行,并且以企业培训为主,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数据显示,德国有5.1万家企业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截至2019年11月,双元制课程增加至1662门。

“双元制教育是多赢模式,一方面德国青年的失业率低,仅为4%—7%,另一方面企业用工便捷、效率高。”为此董宁丽建议,中国学校与德国企业加强合作,中国企业与德国学校加强合作。

“作为职业教育的牛鼻子工程,产教融合的发展程度直接关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利月认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完)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