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介绍“十三五”时期山东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发展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省经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蔡玉祥答: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经济园区153家,其中经济开发区140家,综合保税区13家。“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园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体制机制活力有效激发。全省经济开发区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2019年,选取54家开发区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2020年全面推开。通过创新“管委会+”管理体制、精准赋权、选优配强工作人员、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系列举措,破除影响开发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开发区体制理顺、人员精简、效率提高、活力增强,制度优势、开放优势、创新优势得到重塑。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增速分别好于全省3.9个、5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1.9%、61.1%,较改革前提高了10.5个、7.8个百分点。
二是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全省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增幅高于全省,占比不断提高的良好势头,开发区对所在地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省经济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940.8亿元,进出口48011.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4.5亿美元。青岛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2018、2019年,青岛、烟台经开区综合评价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10强。
三是开放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全省经济开发区拥有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占全省的76%。全省外贸百强企业中有72家位于开发区。青岛、烟台、潍坊滨海、德州、日照、荣成、博兴等开发区建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等。青岛中德生态园、中英创新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四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开发区着力招大引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不断显现,培育壮大了一批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家电、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产业集群。青岛、烟台、明水、德州、临沂等15家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经济开发区已形成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171个,其中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30个。
五是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区聚力打造专业资本集聚型、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科技资源支撑型、高端人才引领型的创新创业特色载体,提高创新创业资源融通效率和质量。青岛、烟台、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创业特色载体;23家开发区的载体被认定为全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六是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创新发展。“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增4家综合保税区,总数达到13家。各地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创新制度在综保区落地实施。今年1-10月,全省纳统的10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进出口1960.9亿元,同比增长17.6%,高于全省进出口11.8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1.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在全国各市中位列第七,同比上升一位。
经济导报记者: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请介绍一下我省全面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情况?取得哪些成效?
蔡玉祥答:2019年7月10日,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促进开发区回归本位、管委会瘦身强体。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各市因区制宜,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推进,总体进展顺利。截至11月底,各市各开发区已基本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省级层面推进改革创新,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开发区改革,这是开发区发展史无前例的重大安排。为保障开发区改革顺利推进,省里成立了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省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领导小组,16市均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工作。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分别制定了全员聘任制管理、机构编制管理、财政管理、国际合作园区认定、开发区综合评价等配套文件。
二是试点先行。去年7月省委全委会后,全省选择54家开发区进行了试点,围绕7项规定动作和10项自选动作,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省开发区改革趟路子,探办法。今年3月,组织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54家试点开发区改革试点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梳理出需要省级层面解决的11个问题,市级层面解决的10个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明确了责任单位。省审计厅组织对54家开发区试点情况进行了审计,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三是全面有序推进。在试点基础上,经省领导小组同意,4月份印发了《全面有序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各地按照要求,制定了各市改革总体方案和各开发区改革实施方案,省领导小组进行了审核,反馈各市对照修改意见完善后印发实施。
四是实行典型引路。注重在实践中发掘典型,先后两次召开全省改革工作座谈交流会议,同时,邀请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详细解读配套政策,现场解疑答惑。各地聚焦开发区主责主业,在剥离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做“减法”,在优选人员方面做“加法”,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开发区瘦身强体。济南、青岛在全市范围内选优配强开发区领导班子,济南11个省级开发区更换一把手9个;开发区班子成员交流比例达到74%。烟台市开发区综合采取联席会议、关联考核、项目收益分成等办法,形成“园区吹哨、部门和属地镇街报到”的格局。青岛经开区健全“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不断壮大平台公司资产实力,资产总额近500亿元。
五是强化督导考核。经省领导小组同意,制定印发了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绩效评价办法,对 2019年发展情况开展了评价,发挥考核评价探测器、指挥棒作用,引导开发区抓好主责主业,对标对表,补短板,强弱项。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16市开展了2轮督察指导,夯实责任,督促各地加快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通过改革,全省16市形成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优惠政策向开发区倾斜,优质资源向开发区集中,优秀人才向开发区集聚的良好氛围,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截至10月底全省经济开发区共撤减管委会内设机构1467个,压减58.7%;精减管委会人员26588人,压减56.2%;减少代管乡镇73个,压减49.32%;缩减实际管辖面积9577.5平方公里,压减48.1%。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增速明显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的比重较改革前提高了10.5个、7.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