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湘北第一镇羊楼司的由来

2020-12-16新闻18

羊楼司镇

羊楼司镇扼湘鄂咽喉,守南北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湘北门户之称。咋一听,羊楼司这名字的确有点与众不同。为什么叫羊楼司?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元代初年,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在这里建楼眺望、设司管理,因而得名羊楼司。其实,这完全是以讹传讹,是没有史实依据的。

首先,元代之初,没有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这一说法。元朝由蒙古人建立,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蒙古高原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放牧的是绵羊,绵羊喜干燥、耐寒不耐热,根本不适合在湿热的南方养殖(南方只有少量的山羊)。一般来说,年降雨量400毫米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对于年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的湘北地区来说,是非常适于木本植物生长的,开辟大片草地用于放牧在经济上根本不划算。此外,《元史》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所以,有关元朝廷向南方推广养羊技术这一说法缺乏依据。

既然这一说法缺乏历史依据,那么羊楼司的真实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大明实录.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记载:“成化十三年(1477年)十月改湖广武昌县赤土矶巡检司为羊楼巡检司(隶属蒲圻县)”。意思是,撤掉武昌县的赤土矶巡检司,同时设立蒲圻县羊楼巡检司。《明史.地理五》也记载:“蒲圻府(武昌府)西南,西有蒲首山,南有蒲圻河,即陆水也。又西有蒲圻湖,西南有新店等湖,下流至嘉鱼县之石头口,注于大江。西南有羊楼巡检司。”由此可见,羊楼巡检司设立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地点在蒲圻县的西南角,后来人们逐渐将其简称为为“羊楼司”。

那么,什么是巡检司呢?设置巡检司始于五代,盛于两宋,元、明、清三代巡检司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类似今天的公安派出所)。

明代仅在湖北八府中就设置了90个左右的巡检司,临湘县在明代有没有设立巡检司?答案是肯定的。《明史.地理志五》载:“临湘府(岳州)东北。东南有龙窖山,跨临湘、通城、崇阳、蒲圻四县界,西南有城陵矶,又有道人矶,皆濒大江,有城陵矶巡检司,又南有土门镇,东北有鸭栏巡检司。”所以说,临湘历史上也曾设立过三个巡检司,即城陵矶巡检司(今岳阳城陵矶港区)、鸭栏巡检司(今江南镇鸭栏村)、土门巡检司(今詹桥集镇一带)。

明代设置巡检司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分别是洪武时期和成化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巡检司的作用,将其视为对基层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全明文》卷七《谕各处巡检》曰:“扼要道,验关津,必士兵之乐业,致商旅之无艰。”当时湖广省作为原蕲黄红巾军的活动之地,一直是徐寿辉、陈友谅所建政权的主要辖区,蕲州、汉阳、武昌先后成为蕲黄农民军政权的建都之地,明王朝对这些地方不得不多加提防。于是,在建立明王朝不久后,朱元璋便加大对这些地区设置巡检司的力度。羊楼巡检司的前身赤土矶巡检司就设立于洪武三年(1371年),成化十三年(1477年)赤土矶巡检司才改为羊楼巡检司。

作为维持社会治安秩序的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与前代相比,明代的巡检司的职能职责更加细化,如将宋元时期简单的巡逻、缉私和捕盗职能分解成了“盘诘往来奸细及贩卖私盐、犯人、逃军、逃囚、无引、面生可疑之人”等七个方面。

明代巡检司的衙署均不位于县城,而是建在关津要道或离州县治所较远的繁华市镇。巡检司除了监视、盘查固定人口外,主要职责是对流动人口进行全面防控。巡检司作为最基层的管理机构,其长官称为巡检,所属差员称作弓兵,其一般来源于巡检司所处地方的住户,但弓兵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为二三十人。一旦确定在某地设置巡检司后,工部负责建造衙所,吏部负责铨选官员,礼部负责铸印,并行移有司。巡检司官阶虽小,但中央政府对其严格掌控。

有人问:紧邻羊楼司镇的湖北赤壁赵李桥镇也有一个羊楼洞,羊楼洞跟羊楼司到底是啥关系?羊楼洞与羊楼司肯定有紧密关系。

有专家认为,羊楼洞一带的龙窖山在宋元时期仍是一个汉瑶杂居的地区,羊楼洞原本叫做“瑶楼峒”,后来随着瑶族人南迁,就逐渐叫成了“羊楼洞”。

元代朝廷设立湖广行省,省会设在武昌。湖广行省管辖范围涵盖现在的湖南、湖北、广东全境及广西、贵州的一部分,当时武昌县、蒲圻县、临湘县都属于湖广行省武昌府的管辖范围。

羊楼洞距离赤壁市约26公里,距离羊楼司仅12公里。元明时期,大龙窖山地区是两湖茶的三大产区之一,羊楼洞是大龙窖山区的茶叶加工贸易中心,也是这一时期的赤壁(蒲圻)六大古镇之一。来自蒲圻、临湘、通城、崇阳的黑毛茶汇聚羊楼洞,被加工成茶砖后经陆路运往蒲圻新店装船北运。同时,明清时期从武昌去长沙的古驿道也经过这里。选择羊楼洞附近设置巡检司,一则便于查验私盐和“无引”之茶(也就是没有缴纳茶税获得专卖凭证的茶叶),二则便于查验南北交通要道上的可疑人员。

巡检司衙署一带的集镇叫做司城,巡检司的长官称为巡检,如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丁鹤年的《送赤土矶巡检徐白任满》一诗,就是其为好朋友--赤土矶巡检徐白任期届满而创作的。

清末宣统年间,全国巡检司陆续裁撤,至清帝逊位时全国仅有951个巡检司,延至民国初年巡检司被全部裁汰。

羊楼巡检司应是因茶设司,先有羊楼洞后有羊楼巡检司。据当地老人介绍,过去的确有一条联接羊楼洞和羊楼司的青石板古茶道。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太平军一度占领江西、安徽、江苏、浙江诸省,从福建武夷山发源的万里茶道因此中断,晋商转而前往湖南、湖北寻找新茶源,湖北的羊楼洞和湖南的羊楼司、聂市等地一时茶商云集、茶坊遍布,由于羊楼洞集镇地域狭窄,不少晋商在羊楼司开办分号,经羊楼司分号发酵后的黑毛茶一般都运往羊楼洞压砖包装。

羊楼巡检司司城的准确位置应在现在的107国道与双港河交汇处附近,至今羊楼司集镇居民仍称这一带(老临湘四中附近)为“老司里”,一河之隔的湖北赤壁赵李桥镇至今还有一个羊楼司村。这“老司里”就是老羊楼巡检司的司城,与之相对的“新司里”应在尖山铺一带,也就是现在的羊楼司镇老街一带。也就是说,原来的羊楼司集镇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巡检司司楼附近一带,后来随着粤汉铁路的修建,羊楼司集镇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尖山铺火车站一带。

随着1918年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建成通车,千年茶镇羊楼洞也逐渐没落,不少砖茶加工企业逐渐搬迁至4公里外的赵李桥镇。2000年原羊楼洞乡因机构改革并入赵李桥镇,羊楼洞从此成为赵李桥镇的一个村。

粤汉铁路湖南段在尖山铺设立了进入湖南境内的第一个火车站--尖山铺车站,尖山铺站后来改名羊楼司站,随着铁路建成通车,拥有交通优势的羊楼司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羊楼司的名声早已超过羊楼洞。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如今的羊楼司镇不在湖北赤壁而在湖南临湘,其实这都是区划调整所带来的结果,像临湘的江南、黄盖一带解放前就隶属于湖北嘉鱼县。1950年,中南军政委员会裁定了临湘与赤壁的划界,原本属于赤壁的羊楼巡检司司楼一带划入临湘。从此,临湘有了一个羊楼司镇,赤壁也有一个羊楼司村。

湘鄂一家亲,湖北羊楼洞与湖南羊楼司一脉相承,祝福两个古镇未来发展越来越好!(许德军)

#元朝#朱元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