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年后再看小米手表:我们真的需要一块腕上“手机”吗?

2020-12-16新闻3

去年,小米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手表,并直接命名为小米手表,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矩阵。然而,这款在发布会上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并没有给小米带来赞誉,反而因各种问题被用户吐槽为小米的“招黑产品”。而现在距离小米手表的发布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小米在今年成立了独立的穿戴部门,小米手表也获得了六次OTA升级,试图改善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一年之后,我们再次审视小米手表这款产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是否值得拥有。

首先,还是从外观来看。小米手表正面是一块1.78英寸的四曲面AMOLED屏幕,分辨率为368x448,并采用了方形设计。四周则是一圈铝合金磨砂材质的表框,表框的左侧是一个类似于SIM卡槽的扬声器开口和一个麦克风,右侧则是可旋转的表冠、麦克风和电源按键。仅从表框来看,似乎小米手表厚度控制的还可以,但是在底部,有两层凸起,所以在戴上手腕后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厚重。总体来看,小米手表就是谷歌Wear OS版的Apple Watch,两者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也因为这点小米手表也被一些人所诟病,毕竟当戴着小米手表与戴着Apple Watch的人相遇后,撞表的结果可能是你更尴尬。

配置上,小米手表使用的是高通3100处理器,配备了1GB+8GB的存储组合,并采用了A+G传感器、HRM心率传感器、地磁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气压计以及OTS光学位移检测计。还支持eSIM卡和NFC以及游泳防水等级,其中eSIM卡开通后可让小米手表实现在某些场景下脱离手机单独使用,但支持电信开卡的地区并不多。从配置来看,小米手表将能堆的料差不多都堆上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手表就一定很强大。

小米手表标准版还搭载了一块570mAh的电池,官方宣称续航时间可以达到36小时。然而,续航差问题是用户最为不满的地方,不少用户表示小米手表的耗电如流水一般。而我们在将小米手表升级到最新的版本后,基本上也需要一天一充,虽然不像有些用户反映的那么夸张,但也与官方宣称的续航时间有一定出入。当然,这个锅小米背一半,另一半需要Wear OS来背,众所周知,搭载Wear OS的智能手表续航确实堪忧。

虽然小米手表本质上是采用Wear OS,但和小米手机一样,小米也针对它做了一些自定义,包括提供更多的表盘和专门的应用。而小米依然不能根除Wear OS上的痼疾,包括以上提到的续航问题,以及操作逻辑混乱、卡顿等。虽然小米已为小米手表推出六次OTA更新,但这些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比如消息通知,早期用户有反映消息推送不弹窗,而在最新版本上,小米手表采用了自动下拉通知的方式来显示,但是,前提是在亮屏状态下。息屏状态下,当有消息时,小米手表只会震动一下并不会自动亮屏并显示消息,要查看消息还需点亮屏幕。当然,这可能有出于省电的考虑,但却妥协了重要的用户体验,让操作变得更复杂。

运动和监测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功能,小米手表支持10种专业运动模式和几种监测功能。然而,就个人来说,小米手表的运动功能并不能激发我运动的欲望,主要还是它仍是被动的,当我们在进行某一项运动时需要将手表中对应的模式打开,这样的表现一点都不智能。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另外一些智能手表中拥有运动识别功能,当你不知不觉进行某一运动时,手表会自动匹配对应的模式,提醒并开始记录相关数据。

在小米手表发布会上,小米董事长雷军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智能手表”,即“手机形态的智能手表才是真正的智能手表”,并顺带调侃了一下友商封闭式系统的智能手表都只是“大号的智能手环”。那么,我们应该需要的到底是“腕上手机”还是“大号手环”呢?而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才是智能手表,我们又需要一块怎样的智能手表。

从现在来看小米手表,或许它一开始就是错的,小米不应该用“一台真正的智能手表”来宣传自己,用户也不该冲着“一台真正的智能手表”去购买这台产品。从各种体验来看,小米手表都与智能手机相差甚远,小米手表可以用来看视频、玩游戏、看电子书,但是你的真的会用到这些功能吗?。从个人观点出发,智能手表本就应该是智能手机的附属,而不是替代品,其核心的属性应该是装饰和完成手机无法完成的功能(监测)以及在特定情况下提供一些相较于手机更加便捷的服务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一款更加注重外观的大号手环,既能有较长的续航,又可以完成一些监测和运动模式。

时隔一年,小米手表也已经从最初1299元的售价降到了700左右的价格,或许这一降价会让不少没有体验过小米手表的人心动。而在我看来,它仍不值得购买。虽然它确实也有不少优点,但瑜不掩瑕,从整体来看,它还是一款不合格之作。

#智能穿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