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柳州市新山地景观保护规划中“山、水、城”的整合与发展

2020-12-16新闻12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完成新一版《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该规划立足于柳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城市建设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大背景,明确了柳州市塑造山体景观生态的新格局,为城市天际线“山、水、城”融合发展提供了“路线图”。

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于2005年首次编制,规划实施以来,通过修复治理被开采破坏的山体、拆除山体周边违建、石山绿化、建设名山及山体公园、修建山体游步道等举措,柳州城市山水景观风貌特色不断强化,不可再生的山体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近年来在柳州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原版规划在实施范围覆盖、空间格局、山体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等方面难以有效发挥指导作用,市政府要求及时推进该专项规划重新编制,以科学指导、有序推进山体景观资源的有序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山水城市特色的营造及区域的协调发展。

柳州阳和古亭山视角看河东(图源柳州高楼迷)

据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保护规划》借鉴了国内外山水城市经验,分为城山景观风貌、城山绿道体系、山体外围地带建设管控、城山视觉关系保护规划四个专题,着重对柳州市区35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体以及影响城山关系的城市建设区域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山体整体保护框架。围绕“山、水、城”融合发展,新版《保护规划》着重对柳江沿岸、城市出入口、铁路沿线等重要区域山体进行分类保护管控,对山体外围地带不同分区内建筑物高度进行差异化管控,保护重要的城山视点、城山天际轮廓线以及城山视廊,进一步塑造柳州市“显山露水”的特色城市景观环境。

按照新版《保护规划》,柳州市将建立168座市区山体资源名录,并逐步将山体资源名录、各级山体保护管控范围线、山体视廊保护等数据,纳入自然资源和规划“一张图”进行动态管理,为山体景观保护提供规划指引。同时,结合打造公园城市试点要求,柳州市将逐步建设15座山体公园,对9座山体开展山体修复并增加市民休闲观光空间。

规划主要内容

在对上版规划进行实施评价以及详实的调研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规划着重对山体本体以及城山关系两大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了山体整体保护框架,提出山水城融合发展的山体景观保护目标,并确定“一 -环-一带、双屏三心、多廊道多点”的山体景观生态保护格局。

针对山体本体,采用科学的地貌分类法、地理信息技术、遥感等先进技术,科学识别山体边界,建立了市区山体资源名录共168座。规划通过对山体的五大价值层面26个评价因子建立山体景观综合敏感性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明确山体的分级分区,确定山体绿线划定原则、明确各级山体中生态红线的范围及管控要求,充分考虑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

针对城山关系,提出城山景观风貌保护规划、城山绿道体系规划、山体外围地带建设管控、城山视觉关系保护规划等四个专题。规划重点促进“山、水、城”融合发展,着重对沿柳江、城市出入口、铁路沿线等重要区域山体进行分类保护管控;对山体外围地带不同分区内建筑物高度进行差异化管控,保护重要的城山视点、山体天际轮廓线控制面以及重要城山视廊。本次规划近期年限至2025年,结合我市打造公园城市试点要求,增加市民休闲观光空间,拟建设五类山体公园共15座;对9座山体开展山体修复;对一级、二级山体的主要景观面进行生态恢复与景观提升。规划建设文笔山、莲花山、古亭山山体绿道,每个城区建设不少于一条、长度不低于10公里的城山绿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