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视的是嫡长子,庶长子的继承权在嫡长子之后。
当然,如果没有嫡子的话,继承权自然是归于庶长子,不管他是谁生的,都享有宗法上的优势。
中国古代又不流行朝鲜那套“从母法”,母亲是贱民也就导致儿女出身低贱。
按照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不论庶子的生母是谁,他们都只有长幼之分,而没有地位高下的区别。
所以,明末争国本案时,万历皇帝不想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他想立的是福王朱常洵。前者是万历某次偶然宠幸的宫女王氏所生,后者的生母是郑贵妃。
宫女也算是奴婢吧?但是,最后万历还是没有争过当时的道统,立了自己的长子为太子。这就表明庶长子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以上所言,主要还是针对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情况。
对于普通的人家,情况就更简单了。像是《大明律·户令》就规定了——
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数量半分。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除了需要袭爵的这种情况,嫡庶是比较重要的,涉及分家产这种事时,嫡子和庶子是均分的,不会因为是嫡子就多分家产,也不会因为是庶子就少分。
由此可见,嫡庶这种东西,说重要是重要的,说不重要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