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平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和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专题会议

2020-12-16新闻16

12月14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和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和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分析研判项目新支撑点、产业新增长点、财税新增收点和改革创新深化点,部署落实中央和省上考核迎检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各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等20余人参加会议。市政府副市长何明星、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腾辉出席会议,何明星副市长在会上作强调讲话。会议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春晖主持。

会上,徐春晖局长代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汇报介绍了南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

徐春晖局长指出,“十三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冲击,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始终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战略举措,现代农业呈现稳步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徐春晖局长在会上介绍到,“十四五”时期,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围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现代化发展目标任务,全力攻坚项目、产业、财税、改革四大领域,策划实施1000个项目、1000亿元投资“双千”工程,大力整合笋竹、粮油、茶叶“百亿”产业链,培育“百强”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千个“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基地”产业化联合体,深化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沿江高效农业、城郊休闲农业发展带,打造粮油、酿酒、茶叶、果蔬、食用菌、畜禽加工产业集群,建立粮食、水果、茶叶、蔬菜、花卉、食用菌、畜禽、水产品、烟叶、中药材生产基地,推动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绿色食品全域化、产品主要品类绿色食品全域化,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全域化,“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覆盖,着力构建“一区”“三带”“六群”“九基地”“10+N全域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何明星副市长对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编制的“十四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给予高度认可,对市农业农村局党组高站位谋划明年和“十四五”“三农”工作,找准项目新支撑点,强化产业新增长点,壮大财税新增收点,深化改革创新着力点的思路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他指出,制定和实施农业农村五年规划,是市委市政府组织、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践证明,中长期规划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明确全市“三农”工作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目标任务,合理引导社会共识和市场预期;有利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前谋划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布局、重要财税培育、重大改革创新和薄弱短板补齐;有利于凝心聚力,抓住用好国家战略机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面推动“全域绿色食品”、深化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

何明星副市长强调,即将进入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市还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农民增收的渠道和办法还不够广,各地乡村振兴推进还不够平衡等问题,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形势还十分严峻,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全面落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既定规划坚定前行,突出新技术新业态引领作用,突出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创新,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构建,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内容,科学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财税和重大改革,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布局,构筑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才能推动我市农业农村大发展,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何明星副市长强调,一要发展大龙头,做强农业。要坚持典型示范带动,着力树立“大系统”“大整合”“大统筹”“大金融”发展理念,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在金融服务、市场拓展、项目支撑、人才储备、要素保障、订单整合、种养循环等方面给予优先协调,鼓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走精深加工、延链增值发展道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培育一批产值超5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产值超10亿元的小巨人领军企业,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要强化产业招商,立足南平农业资源优势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需求,聚力聚焦核心产业,做足做通“钱”“企”“人”文章,通过龙头企业“以商引商”、产业链条招商、小分队组织招商、“一把手”亲力招商等手段,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智,力争引进一批“专精特新大”龙头企业。二要净化大环境,美化农村。在全市乡村振兴试点村全面建立农村治理网格化机制,将农村所有居民按户划分为若干网格,统一配置垃圾转运车、干湿桶,统一建设下沉式沤肥池设施,统一采购公厕板房、污水处理等机械设备,探索开展无人机和监控探头管理,在重点部位、关键地方布控,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控,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河道治理、毁山造林、森林防火、非法占用农地、农药化肥使用、田园清洁等问题预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杜绝基层群众发现问题不好说、不敢管的“好人主义”心态,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人人要参与美化农村环境的良好氛围。三要搭建大平台,致富农民。要搭建为农服务系统综合平台,着力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构建农业资源要素“一张图”,并借鉴延平区炉下镇乡村振兴学校培训模式,在全市所有涉农乡镇推广普及建立乡镇培训学校,重点开展以电商、抖音等后疫情时代为特点的流量营销培训,着力织密需求侧“一张网”。同时,要主动融入“武夷山水”公共品牌,严格水土气等“一套监测”标准,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武夷山水”公司设立国家级认证中心,形成自然可追溯系统,让好山好水产出好产品,让农民产出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会议还对近期脱贫攻坚迎检工作和乡村振兴迎检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三农问题#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