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欧洲文艺复兴刚刚兴起之时,中国最广为人知的航海家是郑和,曾前后七次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行程数万里,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空前壮举。但鲜为人知的是,比郑和下西洋早70多年时,元朝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开始了他的旅程。
此人叫汪大渊,第一个发现、且用文字记载澳大利亚的人,可惜一直不为西方主流认同。
01
在探索海洋世界方面,数千年来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只是最近500余年才逐渐没落。
比陆上丝绸之路更早的是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商周时期,经过数千年的探索,汉朝时至斯里兰卡的航线已经非常成熟,《汉书》记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至唐朝时,《新唐书》记载的“广州通海夷道”远至非洲。怛罗斯之战中,被俘的唐朝士兵杜环,曾游历西亚、非洲诸国,在《经行记》中讲述了亚非诸国风土人情。公元762年,杜环从埃塞俄比亚马萨瓦港踏上回国的征程,到波斯湾后搭上了大唐的商船,随商船在广州登岸。
唐宋时期,中西方海贸非常发达,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海路来到中国,主要聚集在广州、泉州等地,而中国商船也会远航西亚,甚至非洲。
通过数千年的航海实践积累与航海技术发展,七百年前的中国人,已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全球性的航海探索。
02
汪大渊,字焕章,南昌人。
从“大渊”二字来看,汪氏或是航海家族,其字“焕章”应该出自《论语·泰伯》中“焕乎其有文章”一语。古人名与字极为讲究,通常会相互辅助,因此汪大渊的名与字大概是“大渊中有大文章”之意。
由于汪大渊是民间航海家,个人经历难入古代官史,所以史料上没有留下汪大渊的记载。汪大渊留下的唯一一本著作《岛夷志略》中,也未提供关于汪大渊身世信息,所以对他的职业、生平、家世只能猜测。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虽是内陆地区,但在中国古代造船与水运史上的地位却不低。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命令洪州(南昌)造海船,史载可载六七百人或500吨货物。南宋时期,南昌所造的“杨么车船”则可载上千人。明朝永乐年间,江西工匠曾参与郑和宝船建造。因此,汪大渊能成为航海家,或与家乡发达的航运业密切相关。
虽然汪大渊个人信息一片空白,但《岛夷志略》这本书却给后人研究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得以见证了中国古代航海辉煌。
03
泉州,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海贸港口之一,更是元朝最大的外贸港口。
1330年,汪大渊第一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
1337年,汪大渊第二次从泉州远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1339年返回泉州。
每到一地,汪大渊都留下当地地理、政治与风土人情等较为详细的记载,第二次回国之后,汪大渊将其整理成《岛夷志》一书,之后再未出海。由于元末战乱,《岛夷志》一书大部分散失,明朝后终于失传,但汪大渊根据《岛夷志》节录而成《岛夷志略》却流传了下来。《岛夷志略》节录了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700年前世界历史地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通过汪大渊路线可知,郑和走过的路,汪大渊基本都走过,而汪大渊走过的部分路段,郑和却并未走过,比如摩洛哥、澳大利亚等地。
04
关于澳大利亚的第一发现者是谁,欧美学界一直颇有争议,但主要争论的是西班牙航海家托雷斯(1606年发现)、荷兰人威廉姆·简士(1606年发现,被西方人为首次记载澳大利亚)、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1770年)三人,而汪大渊一直被无视,至少不被主流认同。
那么,汪大渊发现澳大利亚有何确凿证据呢?
《岛夷志略》中澳大利亚的见闻有两节:一是麻那里,二是罗娑斯。当时,中国称澳大利亚为罗娑斯,根据马来语(marani)把达尔文港一带称为麻那里,泉州商人、水手认为澳大利亚是地球最末之岛,又称之为“绝岛”。
著名教授韩振华考证指出,麻那里一名是马来语Maharani、Marani的对音,意为女人国,其地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港附近。
1,“石有楠树万枝,周围皆水,有蚝如山立,人少至之”。澳大利亚特有一种火焰树,与中国的“楠树”比较相似。“周围皆水”符合澳大利亚达尔文港以东一大片沼泽地的地理情况。“有蚝如山立”,指澳大利亚西北高峻的海岸附着很多牡蛎。
2,“有仙鹤,高六尺许,以榖为食,闻人拍掌,则耸翼而舞,其容仪可观,亦异物也。”汪大渊介绍的“仙鹤”,非常贴切澳大利亚的澳洲鹤,这种澳洲鹤仅见于澳大利亚东部、北部和新几内亚低地。
3,“界迷黎之东南,居垣角之绝岛”。古代罗盘24字,即东“甲卯乙辰巽巳”,南“丙午丁未坤申”,西“庚西辛戌乾亥”,北“壬子癸丑艮寅”,其中并无“垣角”,学者廖大珂认为“垣角”乃“坤角”的误写。由于坤字角位于217.5-232.5度之间,从泉州出发,澳大利亚正好位于“坤角”位。
总而言之,《岛夷志略》中的麻那里,种种记载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高度符合。因此,学者韩振华、廖大珂等认为汪大渊去过澳大利亚,比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雷斯发现澳大利亚早了300余年。
西方学者一直不承认汪大渊发现了澳大利亚,争执在于对“麻那里”的分析。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美国汉学家柔克义等认为,麻那里应该是在东非,而不是澳大利亚,但没有提出立论理由。
不过,尽管西方不承认汪大渊记载的是澳大利亚,但对于《岛夷志略》这本书却高度重视。1867年之后,尽管西方已经主宰了地球,探索了地球绝大部分地区,但《岛夷志略》依然给了西方诸多帮助,于是这本书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西文学者称汪大渊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承认汪大渊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