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成都市委、市政府及高新区“精准扶贫”的号召,积极部署健康扶贫工作,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甘孜州德格县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30座, 雀儿山山口海拔5050千米,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是电子科技大学医院所帮扶的深度贫困县之一。从2017年开始,一批又一批的“成电”医生到德格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让当地同胞们在家门口享受“医疗脱贫”带来的巨大改变。
刘灵琳 助推德格胃镜检查技术提升
“ 德格县医疗条件落后,高素质的医疗人才紧缺,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向德格县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2019年12月底,成都高新区向全区医疗机构发出倡议。电子科技大学医院清水河院区内一科主任刘灵琳请缨,成为高新区支援甘孜州德格县医疗队中的一员。
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刘灵琳也因此迟迟没有接到受援地的返岗通知。但是她的责任感没能允许自己安坐家中,于是主动联系德格县人民医院,并乘坐春节后第一班返程航班,回到德格。
返岗后,刘灵琳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中,改造隔离病房,完善隔离病房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诊疗方案、院内管理流程……经过她和同事们戮力同心,德格县并没有在疫情中受创。
2月19日,同在甘孜的 道孚县疫情出现了暴发势头,急需全州的支援。州委组织部向全州支援甘孜医务工作者发出了志愿支援道孚的倡议。刚到德格县援藏不到一个月的刘灵琳再次向组织请缨,去往了全州疫情最重的风暴中心。“援藏甘孜,助力道孚;抗击疫情,不胜不归!”刘灵琳坚守初心,逆行出征。
刘灵琳出发去道孚之前德格县人民医院为其戴哈达举行送行仪式
2月28日,刘灵琳到达道孚县后,被分配到县妇幼保健院,尽管该院没有收治确诊患者,但仍有不少留观人员。“我们需要做的是按照医学流程尽快排查留观人员情况,还要全力做好留观人员的心理疏导,让他们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同时,大家一定要做好自身防范,切断交叉感染源。”刘灵琳随时叮嘱医护人员,打赢道孚疫情保卫战,需要医患齐心。
“缺氧不缺精神”,这是支援甘孜医疗队每一位队员心中的信条,刘灵琳也不例外。在请缨加入援甘孜医疗队的队伍时,刘灵琳就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德格县考虑到县人民医院专科建设的需要,要求她兼顾县人民医院和柯洛洞乡卫生院两级医院的工作。熟悉两地医院专科建设情况、医疗资源配备情况,思考如何建强院内专科、如何做好“传帮带”……从道孚回来后,刘灵琳一心扑在了德格县的支援工作上。
刘灵琳查房中
刘灵琳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将消化道检查作为重点内容。“这边消化道疾病还算是比较多的,但技术跟不上,如果患者能通过早期检查诊断出来,做好防治工作,预后效果会非常理想,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刘灵琳在德格县人民医院从基础抓起,“做好胃镜是为开展肠镜检查打牢基础。”从在院内开展宣传,再到本地人间的口口相传,仅今年从4月恢复胃镜检查以来,科室已完成30余次胃镜检查,比2018年和2019年开展的总量还多。今年5月,科室接诊了一例镜下可诊断的食管癌,肿瘤占据管腔五分之四,刘灵琳与徒弟两人一同研判诊断,“如果这位患者早一点做检查,早一点发现,应该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刘灵琳在痛惜的同时,坚定了要帮助当地提升消化道疾病诊断能力的决心。今年7月,刘灵琳还为科室递交了开展新技术的申请,拟将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引入进来,与胃镜相配合,以更准确地帮助医生诊断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低级别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等相关疾病。
除此之外,刘灵琳还随医疗队一同走进学校,为当地的孩子带去健康知识。她还参与当地临床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的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论是健康意识从娃娃抓起,还是带徒培训,都紧扣着她想为高原群众带去健康的决心。
龚旭华 把影像诊断技术留在阿须镇
与刘灵琳同样支援德格县的还有该院放射科医生龚旭华。他所支援的卫生院位于县境北部的阿须镇,是一个距县城207公里,开车沿盘山路行驶三个小时多才可以到达县城的小镇。在这里,人们就医不便的问题更加突出。综观周边12个乡镇,阿须镇卫生院还是条件相对较好的一个,因为这是唯一拥有放射设备的卫生院,可辐射服务周边2万多人口的区域医疗中心。只可惜,龚旭华刚到卫生院时,设备坏了。
龚旭华凌晨坚持修设备(左)
2020年2月,龚旭华在春节后主动返岗卫生院,积极加入当地的防疫工作,克服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和缺氧,龚旭华在卫生院里看着坏了的放射设备一筹莫展,一有空就在研究设备如何修理。白天,排查防疫工作外,龚旭华也没闲下,“上半年是充满挑战的半年,我闲不下来,更不能对前来求诊的群众袖手旁观。”龚旭华作为一个放射科医生,对于骨折外固定还是熟练的,加上父亲在老家是名全科医生,姐姐是一名儿科医生,还有身在成都院内的同学同事,龚旭华一边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业务,一边向亲友请教学习。
7月,期盼已久的工程师终于来到阿须镇,让设备这个“好战友”加入到龚旭华的工作队伍中来。8月初,龚旭华用刚维修好的设备,诊断出一例肺炎患者,40岁的拉姆(化名)在龚旭华的对症治疗下,病情很快得到好转,这也是阿须镇第一次通过自己的设备诊断和治疗肺炎。
“把影像诊断技术留在阿须镇意义非常大,这对肺炎、结核、骨折、关节炎等常见病的诊断都有帮助。”龚旭华说。阿须镇因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因素,摩托车成了当地人常见的代步工具,车祸伤和风湿疾病患者是门诊的“常客”。为此,龚旭华对院内的当地医护人员展开系统培训,教他们用设备做诊断。如今,院内在岗人员8人,已有6人在龚旭华的教学下掌握了拍片、看片技术,包括静脉肾盂造影,都可以独立完成。
11月初的一天,晚上11点多,在离卫生院不远的河边,因当晚下了大雪,雪下暗冰难防,一辆小轿车载着一家人在途径该路段时发生翻车事故。接到救援通知的龚旭华跟着救护车将生还的1名伤者转运到甘孜县人民医院,一路上为其输液、做心肺复苏和实施基本急救,到达医院安顿好患者再赶回阿须镇的时候已经天亮,龚旭华一个通宵没有合眼。“在这里,半夜出诊是常事,凌晨三四点的外伤和小儿发热,我几乎一例都没错过。”在街市上偶遇过患者,一个虔诚的手势,一句发自内心的“卡卓,卡卓(藏语:谢谢)”都让龚旭华感动不已,他也不留余力地把自己当成阿须镇的健康守门人。
龚旭华在义诊中看片
结合阿须镇卫生院的实际,龚旭华不仅要帮群众解决问题,同时心系卫生院的实际发展。龚旭华一边发展着手头的影像科,一边向卫生院建议开设检验科,“这不仅帮助医院能为当地群众做血常规、血型检测和乙肝诊断等,还能帮助卫生院自身的业务发展。”龚旭华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电子科技大学医院院长徐静静,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现阶段开始远程培训,明年我们会派一名检验科医生过去,手把手地教。”得到了徐院长这样的承诺,龚旭华既暖心,又激动。
作为一名医生,龚旭华将医者仁心的誓言留在高原;作为一名“成电人”,龚旭华将实干精神从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带到阿须镇卫生院,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守护群众健康。
范月秋 本报记者 侯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