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兵临城下,击破巡游出租车的围城

2020-12-16新闻2

自2015年至今,出租车网约化的改革进展都没有想象中顺利,在各方推进“巡网融合”的背后,事实上,一些传统车企打着推动出租行业数字化的幌子,为自家的新能源车型又谋求了一条新的出路。

四年之前,出租车行业开始进入下行期。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近年来巡游出租车数量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2019年全国巡游出租车辆规模139.16万辆,相比2016年的峰值140.4万辆,略有下降。

两年前,从业8年之久的出租车司机李斌(化名)选择了离开出租车行业,“其实还是因为做不下去了,不然谁也不想放弃”,他对青橙汽车说,“这份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转悠一天拉不到几个活儿。”

在行业的趋势面前,生存还是死亡,留给从业者的选择一直都是个被动选项。根据嘀嗒出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的1年间,嘀嗒出行的出租车司机注册数量新增近100万人。时至今年9月,嘀嗒的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

作为对比,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国巡游出租车辆规模139.16万辆,巡游出租车驾驶员数量基本保持在27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仅嘀嗒一个平台的网约出租车司机注册量就占据了整体行业的70%。

然而,高注册量并不意味着出租车对网约平台的拥抱。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四轮出行市场的总交易额为7119亿元,其中出租车整体占比68.6%(其中扬招出租车占比66.1%,网招出租车占比2.5%)。不难看出,出租车司机依旧以巡游模式作为主要的寻客方式。

蔓延的烧钱大战

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适度发展出租汽车,统筹发展巡游车和网约车,促进两种业态逐步融合发展。鼓励巡游出租车企业主动转型,提供网约车服务等。

政策的发布,推动着“巡网融合”快速成为行业共识。事实上早在2015年左右,网约出租车便已进入出行领域,以首汽约车为首的B2C模式则干脆的拿下了出租车营业资格。同一时间,包括滴滴、高德、嘀嗒等均迅速接入出租车业务,。

日前,网约出租车的队伍再次扩大。12月8日,T3出行宣布首批试点的新能源出租车——“T3出行|优行出租”正式在南通投入运营。然而作为三大央企合作推出的出行公司,T3出行的口碑并不理想,上线至今也是饱受非议。尤其在日前更是被工信部通报,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责令APP下线整改。

公开资料显示,T3出行成立于2019年7月,由一汽、东风、长安三家车企联合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打造。国家队的光环并未给T3出行带来任何优势,在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网约车平台运营和数据中显示,有统计的10月6.3亿订单量中,其中6.24亿来自前8名平台,分别是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万顺叫车、美团打车、首汽约车、享道出行、花小猪出行。其中T3出行10月订单量1,580万辆,作为对比,滴滴的订单量为5.62亿辆,占整体市场近90%。

在滴滴垄断下,T3出行至今仍未实现盈利,并且在未来3年内都将是投入期。T3出行崔大勇曾表示,预期是投入100亿元去抢占整个网约车市场接近30%的份额。愿景是美好的,但其背后映衬着最残酷的现实,“烧钱,依旧是网约车市场的主基调。”

T3出行新开辟的出租车业务同样很难看到盈利预期。作为参考,嘀嗒方面表示,嘀嗒出行的出租车业务尚在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根据嘀嗒出行公布的出租车业务数据,今年9月,嘀嗒出租车已和全国700家出租车公司合作;而其在2月份上线的“出租车智慧码”,则已在西安城市的用户累计超过5,000万人次。

同样在今年9月,滴滴将旗下“滴滴出租车”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宣布投入亿元专项补贴。另一方面,高德启动“好的出租”计划,用一年时间,为100万辆出租车进行“巡网融合”改造,帮助300家出租车企业数字化升级。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这些数字的另一面同样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

开辟出租车新战场

就像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各造车新势力蜂拥涌入纯电动市场,目前的网约出租车市场同样吸引着众多企业的关注,但他们大都选择与成熟的出行平台合作,不过也有例外。

企查查APP显示,12月1日,广西风行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含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城市公共交通等。根据企查查股权穿透图,该公司由武汉东风电动创越工贸有限公司和广西龙行未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这两家公司均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东风公司旗下的第三家包含网约出租车业务的出行公司。除T3出行之外,早在2017年底,东风公司旗下的第一个出行业务平台——东风出行就已开始试运行,彼时东风出行APP还是一款由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共享汽车APP,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而到2018年9月,随东风出行出租车等功能陆续上线,东风出行的业务范围已包括网约车、出租车、分时租赁及长短租等出行模式的运营条件。

根据了解,东风出行上线的出租车是由武汉新能源汽车出租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天眼查数据显示,武汉新能源汽车出租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25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服务、咨询服务及汽车租赁与出租汽车客运。根据股权穿透图,该公司由东风畅行科技股份公司和武汉中楷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其中东风畅行认缴1400万元,武汉中凯认缴600万元。公开资料显示,东风畅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东风公司新能源乘用车商业化运营及模式创新的重要项目之一。

2019年4月,东风出行品牌在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随后相继在武汉、襄阳、十堰等地开城。有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东风出行总订单量突破25万,成单量逾7万。但事实上,在看似与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推动“巡网融合”的背后,东风出行依旧以东风系车型——东风风神E70车型作为营运车辆。

众所周知,传统车企的B2C模式,一方面更在低价购入车辆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减少库存,缓解销量压力。T3出行曾公开表示,T3出行所有车辆均为自营,车辆是集中采购的定制化、智能化的新能源车型。据悉,目前T3出行运营车辆近3万辆,以长安逸动EV、东风风神E70和红旗HS3为主。根据公开数据,2020年1-10月长安逸动EV累计销量约0.89万辆。而在2019年9月T3出行曾面向重庆地区投入0.5万辆长安新能源逸动EV460。

根据T3成立之初设定的目标,预计到2022年,T3出行公司营运车辆将达到88万辆。时隔近2年,东风旗下再次推出新出行公司——广西风行,聚力出租车网约化业务,不免让人猜测其发力“巡网融合”的初心。

前车之鉴,据业内人士透露,一汽-大众与滴滴在2018年成立的出行公司——一汽惠迪目前已基本宣告退出出行领域。无独有偶,2018年4月一汽-大众面向长春市场推出的第一家移动出行平台——摩捷出行同样举步维艰。在不久之前,一汽旗下的一汽出行更是“暴雷”,800多辆营运车辆丢失,最远被运至缅甸边境;丢车事件的发生,也由此引发一汽内部的一系列人事震动。

另根据前述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2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而在这207家公司之中,包括易到用车在内,有8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已全年累计超过180天未传输数据。其意义自不言而喻。

#新能源#东风#长安汽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