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女子为何多叫什么什么娘?

2020-12-16新闻7

古代女名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娘”为后缀,它强调的是被命名者的女性特征。

“娘”最初源自古吴语,在南北朝及隋时作为“女子名字”的专名使用。在隋代时“娘”字已在北方普遍使用,而这种命名习俗对后世影响极大。

隋唐宋等时代留下的女名中,带“娘”字的名字俯拾即是,比如某字加娘。某字,常常是寓意美好的词汇,如唐宪宗时期的著名美人杜秋娘、唐传奇中的角色聂隐娘等。此外,媚娘、秀娘、春娘、倩娘、桂娘等字词搭配更是多不胜数。

这算是比较有寓意的“娘”名了,它与上述女性化的名字是同类只是多了个固定的后级,有时更显女性的柔美,因此也广受欢迎。而像孙二娘、扈三娘这样以排行加娘的命名,反映的则仅是这位女子在家或家族中的排行。南宋《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就记载了大量这样的名字,诸如周八娘、洪七娘、施百二娘、郑三娘、郑八娘、季五娘、徐百娘、徐四娘、周五十娘、季三娘等等。有的排行甚至到了几十甚至上百这或许是家族内的大排行。

如此命名方式,倒也简单省事,有多少女儿,都可以依葫芦画瓢就像先秦时期女子的“字”,排行加上母家姓即可。可想而知,其重名概率有多大。而这类名字的大量存在,则让女性的面目变得十分模糊 。

或许古人认为,对于依附于母家或夫家、社交空间狭小的女性来说,名字,并没有那么重要吧。有时候,甚至女子叫什么名,也都无关紧要,只要有个姓氏就行。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中道:“唐人号武后为“阿武婆,妇人无名,第以姓加阿字。今之官府妇人供状,皆云阿王阿张,盖承袭唐之旧云。在姓氏前加阿,就能指代一名女子。这似乎已经不能称为姓名了。就像《红楼梦》里的“鲍二家的”“周瑞家的”,把姓氏换成丈夫的名字,也可以指代一名女子。其他的,如某婆、某姑、某嫂、某姐等,更是众多女性的常见称呼。这些称呼,主要表明了被命名者的女性特征,至多再加一点年龄和家庭角色的定位。

为数众多的指代性称谓婆、姥、媪、嫂、姑、姐等,表明了社会文化对女性角色的定位……这些是用性别、年龄和家庭角色来指代妇女,结果是使得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形象被湮没无闻。

其实妇人并非真的无名,只是有的遗失在深闺之中,有的掩盖于婚姻和家庭之下,而幸运留下的那部分让人于惊鸿一瞥中,感受到曾经鲜活的美丽与情思。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