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亡国之君往往令人鄙视痛恨,但大明末代皇帝崇祯,却获得较多悲悯同情。我曾连写5篇文章,从各个侧面阐述《为何同情亡国之君崇祯》。意犹未尽之余,夜以继日冥思苦想:到底谁逼迫崇祯景山自缢殉国?思来想去,从“科学史观”找到答案:隐性幕后黑手,既不是李自成,也不是多尔衮,而是穿越1.5亿公里,横空而来的太阳黑子!
一、人文史观强调:逼死崇祯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这几条
1644年是多事之秋,北京城换了3个朝代,天下同时存在崇祯、顺治、张献忠、李自成4个皇帝。崇祯郁闷透了,出玄武门,登上景山,“自挂东南枝”,大明王朝随风飘逝在历史的天空,戛然而止。到底是谁逼死了崇祯皇帝?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6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崇祯的爷爷万历皇帝,早早种下了祸根。《明史.神宗本纪》: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崇祯的爷爷万历皇帝,隐居深宫,不见朝臣,不理朝政,在位48年,竟然30年不上朝。这位爷走完荒唐一生,留给子孙的是千疮百孔的大明。
第二种观点,见利忘义的宗室、见死不救的官僚,导致帝国大厦倾覆。“家族企业”的中高层,都在谋私利,没人替崇祯担当。皇族王室忙于圈地,官僚权贵巧取豪夺,社会矛盾逐步激化,演变成浪潮一样的大起义。崇祯自缢前留下血衣遗诏: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文官尽行杀死,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这得对权贵与官僚恨成啥样,才能写下这样的遗言!
第三种观点:党争不断、宦官乱政,朝廷支柱风雨飘摇。明末阉党、东林党斗争异常激烈,党争严重消耗朝廷政治资源,影响到军政大事。其实这也是明朝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剿灭阉党之后,东林党一家独大,没有了制衡,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第四种观点:崇祯刚愎自用、志大才疏,自己成为王朝掘墓人。直到自缢身死,崇祯也没有认识到自己施政方面的错误。作为皇帝,内斗内行,外斗外行,除了擅长权谋之术,治国理政一塌糊涂。每次重大决策,都出现重大失误。崇祯有天生的性格缺陷,处于社会动荡的大变革时期,这种性格缺陷是致命的。
第五种观点:财政和税收出现严重问题,朝廷透支了根本。白银本位的确立,不可否认是一个创举,有效地缓解了元朝以来的经济危机,但随着全球总体形势的变化,明朝末年,白银大规模流出。没有充足白银货币,严重通货紧缩,经济萧条。朝廷尝试印刷纸币,同样遭遇元末相似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惨烈失败。
第六种观点:全国蔓延人瘟疫,给了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致命一击。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势如破竹,攻破北京城。然而此时的北京,已是一座疫病蹂躏的“鬼城”。这场大疫夺走20万京都人生命,而北京城人口当时还不到100万。明朝军队也不可幸免,大疫过后,减员一半。据记载,大顺军杀过来时,能上城墙防守的军人,连一万都不到。朱由检下令让太监上了城墙,怎能抵挡李自成的精锐之师?
二、自然史观反驳:那些只是表面现象,根源还是太阳黑子
崇祯自缢、明朝灭亡,与自然环境巨变有极大关系,最大黑手就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指太阳上的黑斑,直接影响地球环境,太阳黑子越少,地球气候越寒冷。
17世纪,北半球进入小冰河期,太阳黑子对北纬40度附近产生极大影响。在明朝灭亡前后约70年,太阳黑子消失。1620年以后,出现明显降温,今天的福建、江苏、广州等地,都下起暴雪。北方地区冬天温度达到零下40度以下,非常寒冷。
天翻地覆的气候变化,导致旱灾、水灾、蝗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失收,引发百姓暴动。东北地区也发生天灾,游牧民族面临极大困难,他们不停南下,四出讨伐,寻找生存空间,给中原农业文明带来巨大压力。太阳黑子引发的气候巨变,成为明朝灭亡的助推器。明末积累的弊病,被“小冰河”引爆,王朝内外交困,直到灭亡。
“小冰河期”导致的天灾人祸不断降临,陕西、河南等地,连年干旱颗粒无收,沿海地区受台风灾害影响,海水内灌。最厉害的还是干旱,西北地区赤地千里,草根树皮都被扒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1641年,瘟疫向全国蔓延。
“有食就是饭,无食就是反”,“饭”字深刻揭示人类历史的运行逻辑。遭到惨败的李闯王,剩十几人遁入商洛山,是如何迅速把队伍扩展到百万之众的?因为当时流民很集中,“迎闯王,不纳粮”,之所以深得民心,是因为老百姓要吃饭。
翻看历史资料,崇祯皇帝在位17年,无数自然灾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此史家说崇祯:非亡国之君,实乃亡国之运。从自然科学上讲,就是他遇到了“小冰河期”。
三、当时世界北纬40度线附近,都受到太阳黑子的影响
明末清初,当时整个世界的情况,都好不到哪去,尤其是北纬40度附近,深受“小冰河期”影响,出现与中国相似的境遇。
一是动乱不断。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7年,意大利那不勒斯起义;1648年,莫斯科叛乱;1648年,法国投石党运动。好像这几年间,欧洲主要列强都不太平。1618年至1648年,德国爆发了30年战争,这场战争后来席卷了整个欧洲,这场战争打得很惨烈,死亡很多人。明朝灭亡的1644年,墨西哥也有暴乱,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主要国家也处在动乱之中。在同一时期,全球仿佛乱成了一锅粥。17世纪中叶,世界上的各式各样的政权,崩溃灭亡的不计其,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现象。这一纪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被打破。历史学家把这一时期定义为“17世纪的普遍危机”。
二是火山喷发。1641年,南菲律宾的帕克火山喷发。这次火山爆发甚至波及到了越南和柬埔寨,后世学者将这次的威力定为6级。从1638年到1644年,太平洋地区总共发生了12场这种威力级别的火山运动,创地球有人类记载以来最高纪录。这些火山喷发出的亿万吨的硫磺灰尘,遮蔽了太阳。
三是气候异变。欧洲的灾害也并不比东亚的低。连年的降雪量惊人的冬天,使得以前6月就上市的法国葡萄酒要到11月才能收获。海面结冰,人们从丹麦踏冰行走100英里就能到达瑞典。格陵兰岛屿的猎人之后划船到英格兰。太阳黑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太阳的活跃度,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温度似乎没有理由不降低,虽然仅仅是一个温度,但这足以撼动整个世界。
四、遥远的太阳黑子,是如何干预人类历史进程的?
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个天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是太阳。地球丰富多彩的生命。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因此如果太阳发生细微的变化都会对地球产生明显的影响,就好像古人说的:“太阳如果打个喷嚏,地球就会下雨”。
太阳黑子与地球气温有重要联系。科学家经过对比,发现太阳大约每10-20年左右会经历太阳黑子活跃期,当太阳黑子活跃期结束后,太阳就会进入一个“空白期”,在空白期内太阳黑子几乎停止活动,此时地球会出现大幅度降温,历史上最著名的地球小冰期出现在明末清朝,持续了70多年。地球气温显著下降,粮食歉收,民不聊生,底层民众揭竿而起,因此明朝一定程度是太阳导致灭亡。
最后概括总结:从自然科学史观的视角看,崇祯身死国灭的最大黑手,是太阳黑子,气候剧变引发天灾人祸,农业凋敝,民众挣扎在死亡线上,引发全国性大起义,境内动乱,境外侵扰,最终逼得崇祯直投无路,自缢殉国,大明王朝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