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新闻网12月13日讯 (那珊、赵芙瑶)13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科技新闻网、大数据与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衡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承办的“2020年大数据科技传播与应用高峰论坛”在衡阳市举行。
论坛期间,数字经济学家、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主任刘志毅接受了中国科技新闻网专访,就AI伦理以及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发表了充满洞察力的观点。
人工智能在现代生活应用日渐广泛,而随之而来的大数据杀熟、泄露隐私等事件,也暴露出发展中的问题。
刘志毅对此表示,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都属于数据伦理问题。数据伦理的边界和出现,其实大家更多关注的是C端企业,也就是跟用户交互成绩最多的企业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在里面,就是说大多数的C端公司,不管是国外的谷歌、Facebook,还是国内的一些互联网企业,与其说他们是一个科技产品,其实它们更像一个时尚产品。
什么叫时尚产品?刘志毅解释说,比如我们经常提及的互联网方法论,其本质是什么?是通过行为心理学和行为设计学,使得用户按照它的产品逻辑引导用户的行为。比如说,谷歌是一个信息媒体,它本来只应该存在信息这个作用,但是它可能会通过一些产品设计环节,引导你去看它想让你看到的广告信息,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它的商业模式跟广告有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这种C端产品,所谓的互联网方法论就是一个做时尚产品的方法论,在这个基础之上他带来的恶果就是它引导了用户趋同性的行为,甚至曲解了用户的本意。
由此产生了数据伦理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引导偏差的数据伦理。而数据伦理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数据价值的分配问题,比如说Facebook滥用数据引发广泛讨论,其中一个讨论点是数据本身产生于用户,但是用于平台,然后产生的商业价值本身90%以上都在平台,资本的属性就导致公司为股东负责,并不是为用户负责。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它的这种向股东负责的价值结构,决定了不论谁去做,最终它不会真的为用户负责。
这个问题并非没有解决方案。在刘志毅看来,在包括区块链等技术出来以后,用户资本和产权资本的关系引发了广泛讨论。比如说,网站用户每点击一下广告,平台向用户返利,重新分配利益。
第三个数据伦理问题,其实无非就是大而无当——也即垄断问题。其实对于商汤这样的B端用户来讲,不会存在垄断问题,因为它没有与用户直接进行交互,无法形成用户绑定。在这种情况下,终端用户的数据 根本不会经过商汤科技,也更不会去应用,在这个场景下不可能形成所谓垄断。
如何进行破局?刘志毅认为,首要的便是红线意识。
2020年6月,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共同举办“AI可持续发展论坛2030”,并正式发布《AI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其中首要强调的便是红线意识,对B端和C端的权责关系进行厘清。
其次,刘志毅表示,商汤科技正在积极参与众多标准、政策、立法等相关建议。人工智能的治理机制,是一个多层多元结构的治理,企业不能逃避责任。所以我们推出“负责任人工智能”的提法,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把责任推给机器人。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推出的面部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等一系列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互联网、汽车、教育、医疗等10多个行业,为上千个合作伙伴带来数字化效能提升,每天为全球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上百亿次。
事实上,数据伦理问题也在全球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刘志毅看来,人工智能经过了50余年三起两落的发展,它的挑战在于大规模的数据应用。“大规模数据后面反映是什么?是你依赖于大规模的场景,依赖于大规模用户,你就深入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系统当中,所以伦理问题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个道德问题,其实不是,是你深入了一个社会系统以后,你的技术算法对这个社会系统带来正向还是负向的作用。”
刘志毅强调,企业不是说不要利益,而是说在更长远的视野上去看,注重数据伦理这件事是必须做的。在现实的角度来看,如果做不好,也有可能对整个企业的发展形成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