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施行两京制,两套几乎一模一样的朝廷机构,意义何在?

2020-12-15新闻13

明朝施行两京制,而且有两套几乎一模一样的朝廷机构,一套在北一套在南,虽然明朝南京的六部没有北京的六部那么繁忙,但却也并不是摆设,都有自己的职责。

南京是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定都在此的政权颇多,朱元璋参加反元起义时,其帐下谋士冯国用就曾建议将来定都金陵。

金陵,也就是南京,乃是龙盘虎踞之地,千古帝王之都,而且两宋开始,江浙地区的经济冠绝天下,占据金陵就等于坐拥江浙的财富,这对于一个王朝的诞生、崛起与兴盛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由于历史上定都在南京的朝代往往都存在得比较仓促,而且对于明朝广袤的疆域来说,南京的地理位置有点偏南,不足以辐射稳定全国,所以朱元璋也并非没考虑过迁都,朱元璋想来想去,选定了北平、西安与洛阳三个地方做备选,但最终由于朱元璋还没来得及想好就突然驾崩,迁都的事情也就没有进行。

靖难之变后,朱棣最终决定将都城迁离南京,迁至北平,而他这么做也很简单:

一,朱棣夺位,抽走了北方大量的明朝精锐,使得大宁、东胜等诸卫内迁,防卫空虚,明朝北方的界限大幅后退,而朱棣以自身为鉴,不放心藩王与将军镇守,所以干脆迁都北平,由自己亲自镇守北方,形成所谓的天子守国门;

二,北平毕竟是朱棣的“龙兴之地”,而南京的前朝势力非常强大,朱棣在南京总是觉得比较不自在,将都城迁到北平,对于朱棣巩固自身的皇位是有好处的,而朱棣也想借此给自己继位一个合理的理由,所谓“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

朱棣虽然将都城迁到了北平,并且将其改名北京,但依旧保留了南京的地位,只是将南京改为留都,而迁都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期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因此南京的六部等机构并没有裁撤,迁都完成以后,南京的诸司衙门实际权限大幅削减,但仍旧被保留。

永乐后期开始,所有南京诸司衙门的行文署名前面,都加上“南京”两个字,形成了独具明朝特色的南京六部。

按照规制,南京六部各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不过南京的吏部没有员外郎,有时候南京的六部也不设左侍郎只有右侍郎,但除此以外,南京六部的机构架设,与北京的六部基本无二,相差无几。

而南京六部的主要职能,与北京六部也有很大区别:

南京兵部:

执掌南京周围,南直隶诸州府49个卫所,这些卫所全部属于南京兵部的管辖指挥,会同南京守备勋臣还有镇守太监,一起负责南京的安全。

南京吏部:

负责南直隶地区的所有大小官吏的京察考功,北京的吏部不得干涉。

南京刑部:

掌握南直隶诸司、公侯伯府与京卫所的刑名。

南京工部:

基本职责与北京的工部基本相同,只不过南京工部只负责南京与南直隶还有周边诸省,并且南京工部也负责南方各省的部分征税,南京户部刷印盐引勘合的铜版,也是南京工部铸造。

南京礼部:

迁都之后,典礼之类的事务全都由北京礼部掌管,所以南京礼部是最悠闲的部门。

南京户部:

负责南直隶还有浙江、江西与湖广这四个地方的税粮征收,而这四个地方的税赋与粮食,占了明朝的大半。另外,南京户部还负责漕运与全国的盐引勘合事务,还有全国黄册收藏与管理,因此南京的户部还算相当权重的。

作为大明朝的留都,南京六部的重要性还是非常高的,比如满洲入关后,南京六部在紧急时刻迅速接管了当时的明朝半壁江山,只可惜当时南明诸王陷入内乱,迅速走向崩解,明朝在南京保留的一整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并没能挽救明朝的命运。

南京的参赞机务由南京兵部尚书兼任,北京六部中,以吏部尚书为首,而南京六部之中以兵部的实力最强,所以南京兵部尚书地位非同一般,执掌着南直隶的所有军队训练,关键时刻可以调动南直隶的大军驰援北方。

只不过,南京六部终究是留都的机构,在大多数时候,都受到北京六部的干涉牵制,南京户部收的税粮都要北交,南京吏部官吏选拔升迁要请示北六部,诸如此类。

虽然南京六部的设置与北京的六部几乎一模一样,但是绝大多数的事宜都随着明朝迁都,六部的职责大多都移动到了北京六部,南京六部名义上虽说是六部,但执掌的范围基本仅仅限于南直隶地区,而南直隶地区并没有布政使等诸司,主要的事务都由南京六部来管理。

通常,年轻的北京六部官吏被派到南京六部,就等于前途尽毁了,但是年老的北六部人员若是抵达南京担任职缺,那是非常好的,因为在南京六部担任职务,不仅没什么事情做,而且俸禄也不会少,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明朝#朱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