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

2020-12-15新闻6

西安城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yuán建筑。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suí文帝时期。那时隋文帝刚刚建立隋朝,定都汉长安城。但当时的汉长安城,整体突出一个老破小,脏乱差,出门不踩米田共,那都不算出了门。隋文帝心想,我都当了皇上,总不能继续住在这么寒碜的地方,就是我答应,大臣们也不答应。

于是在没有什么阻力的情况下。公元582年,随着隋文帝杨坚的一道圣旨,大兴xīng城的修建以大兴宫的动工为开始缓缓拉开了序幕。在将jiāng 作zuò 大匠宇文凯的主持下,宫城和皇城的建造仅用时九个月左右,就全部完成。

次年,隋朝迁都新城,因为隋文帝早年被封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即为大兴城。

大业九年,富二代隋炀帝因为手里有两个闲钱,于是便征召10万民夫,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但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因为经营不善,隋炀帝手上的那点家业,被他的老表李渊带人给抢了。

公元618年,李渊在隋朝的老班子上建立了唐朝,并且承袭隋制定都长安,将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大兴宫改名为太极宫,可谓是杀人诛心。

可是由于隋炀帝当初把城池扩建的太大,所以很不易于防守,于是驻防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亲自下手,风风火火的开展了整治违建的工作。

在韩建的主持下,原长安城的外郭城和宫城被拆除,仅保留了皇城进行修治。原皇城有东、南、西三面城垣,还有北面宽阔的横街,作为皇城与宫城之间的分界。在这次综合整治之后,不仅将宫城的南垣与皇城的东、西城垣连接在一起,使原来四处漏风的皇城,成为了一座理想的军事要塞。同时还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安福、延喜三门,北开玄武门,以便防守。

改建后的长安城被称作新城。新城的周长经过大缩水之后只有9.2千米,是原长安城周长的四分之一。至此,长安城的大小基本定型,之后历朝历代,长安城的名称和建制虽屡有变换,但城垣规模却无改变。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初年。明洪武二年三月,大将军徐达率军从山西渡河入陕,占领奉元城(也就是长安)。不久,明朝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就是西安得名的开始。

全国统一后,白手起家的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hào为险固'',非常重视西安的地位,不仅派接班人朱标巡视西安,还封次子朱樉shǎng为秦王,就藩于此。

当时明朝筑城的风气非常盛行,民间有一句“汉冢zhǒng/唐塔/猪(朱)打圈juàn”的俗语,描述的就是当时的筑城之风。而西安明城墙,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之中,在隋唐长安城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东墙和北墙则是扩大新建的。

不过真正决定了西安城拓展方向的是秦王府城的选址。秦王府建设之初,充分利用了奉元路城的城墙和护城河,以减少工程量,但为了将王府至于大城的中心,工匠们还是将西安扩建为两城相套的模样。而在明穆宗隆庆二年,由于建城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在陕西巡抚张祉的主持下,西安城墙外壁和顶面加砌了青砖,土城第一次变成了砖城。

之后,西安城墙又经历了多次修葺qì、加固,但最终还是没能挡住王朝更替的步伐。满清的铁蹄将这座雄伟之城,踏在了脚下。翻天覆地仿佛就在一瞬之间,但唯一不变的是,西安作为西部最大区域中心城市,和西北军政重镇的地位。

清朝时期陕西历任督抚,为巩固城防武备,对西安城垣进行过多次修葺,对护城壕进行多次疏浚jùn。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一年的西安城工。其工期之长、耗费之巨堪称明清西安城墙修建史上最大的维修工程,不仅改善了城市景观与城墙防御,甚至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变迁也有着重大影响。

不过遗憾的是,再雄伟的城墙也抵挡不住人类的进步和战争的野蛮,1911年,雄伟壮美的安远门城楼在战火中被毁,1926年在著名的''二虎守长安''中,部分古城墙被轰塌。曾经坚不可摧的西安城墙就这么在战火中一步步走向破败。不过幸运的是,尽管当时战乱频繁,经济衰败,地方当局还是对这些城墙做过一些必要的保护工作,虽然没能挽留住它衰败的步伐,但对日后的大规模修缮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跨越千年的今天,我们依旧能透过历史的痕迹,一窥它当年的风采。

根据现存遗址和各种文献记录的测算,西安城墙高12米,周长13.74千米。整座城池的建设完全以防御为根本目的,城墙的厚度要大于它的高度,完全能抵御住明清时期各种炮火的轰击。

出入这座军事要塞主要依靠东南西北四个大门,每一座城门还有三重城楼,分别是正楼、闸楼和箭楼,其中正楼在最里面,为歇山顶式,高32米,长40余米,楼下是城池的正门。闸楼在最外,用于升降吊桥,西安城墙的防御性很强,城外的护城河是城池的第一道防线。河上的吊桥,是进出的唯一通道。吊桥白天降落在护城河两岸,供人出入。晚上升在空中,就断绝了进城的道路。

闸楼后边是箭楼,高30余米,外面墙体笔直,开有射击窗,便于瞭望和射击。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的地方叫瓮城,用于屯兵。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便于战马上下。

除了城门设防严密外,城墙外侧还筑有5984个垛duǒ墙,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止新兵蛋子走夜路时掉下去。城墙每隔120米修筑有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守城士兵可以在敌台的两侧射击爬墙而上的敌人。如此严密的防御措施,让西安城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铁关一座,让任何接近他的敌人都望而却步,但这并不是它能历时近千年还存在于此的原因。

最初的西安城墙是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则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这种混合之后的泥浆,风干之后能达到近乎水泥的坚实程度。后来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又都被加砌了青砖,城墙顶部也加装了排水口,这对城墙的长期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代化都市的建设再也见不到了城墙的身影,武器的破坏力越来越大,但是西安城墙作为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对研究历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本身的存在更像是一本无字的史书,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视。

#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