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赵括“纸上谈兵”的背后是一个父亲的慈爱与悲哀

2020-12-15新闻11

千百年来,赵括都是作为“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典型案例被人们所熟知,甚至还留有“纸上谈兵”这样成语来讽刺。然而,人为历史定论,重新审视历史细节不难发现,赵括虽实战经验不足但绝对堪称一名杰出的将领,并非外界广为传言的“照着兵书指挥”。冷兵器时代通讯落后,统帅的军队越多越考验一个将领的能力。赵括到任后虽进行一系列人事与部署调整,但史书上并未出现赵军内部混乱或不满情绪聚集的记载。这从一个侧面证明赵括有着很强的统军能力,而且初期部署调整也很大程度上符合战场形势。要知道,无论白起还是王龁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如果赵军部署过程中有任何漏洞他们会毫不犹豫抓住机会。即使被包围后,赵括也没有慌乱,在46天时间里沉着指挥作战,始终保证着赵军战斗力并让秦军付出不小代价。相比三国时期的马谡,仅率两万余人断水两日便军心涣散,可见赵括在统制与指挥方面有着相当能力。

赵括所在时代秦赵之间最后的对决已经非常近

从整个过程不难看出,赵括虽与同时期名将白起、李牧及廉颇等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但称之为“少年天才”并不过分。一次失利并不能说明问题,历史上遭受这样惨重失败的将领还有许多,况且赵括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那为何只有他留下一个“纸上谈兵”的“头衔”?追根溯源,还是其父马服君赵奢生前的评价。自古“知子莫若父”的传统让多数人认为,这恰是赵括“纸上谈兵”的最好印证。但从一个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赵奢的几句话可以发现,对赵括的评价并非贬低,恰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爱子的保护。

首先,赵奢间接承认赵括有才能,但担忧他的年少轻狂。对于这位父亲对儿子指挥能力不多的评价中,只是一句“括言易之”,可见他对赵括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对战事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容易犯轻敌冒进的错误。后来事实也证明赵奢的判断,可他并没有用“不知兵”这类非常明确字眼来形容,可见他也认为赵括是有相当指挥才能。而且他也只是认为赵括不可作为赵军统帅(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但并不是不可以作为一般将领,而将赵括置于赵军统帅的地位来评价,本身也证明赵括确实有着非凡才能。所以综合来看,赵奢认为赵括的能力还不足以作为统帅独当一面,需要有人制约和引导才更容易体现出价值,今天看来,这是一个对赵括比较中肯的评价。

赵括实战经验不足的事实不容否认,确实不是一位合格的全军统帅

其次,赵奢并不希望赵括走上沙场。作为一位父亲,赵奢必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时刻闪耀灿烂光芒,但作为赵国宿将,赵奢比任何人都明白沙场的残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浪漫只存在于小说中,更多的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凄苦与“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现实。赵括的优秀难以掩饰,若善加引导,未来可能成为赵国新一代将星。可沙场无情,多少少年英杰还未等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天便只剩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遗憾。为不让爱子赴险,赵奢用贬低赵括的方式掩盖他的才华,尽可能让他远离残酷的沙场。

即使战事失利,赵括指挥才能不可全盘否认,不失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再次,赵奢已经看到赵国的未来,但他已无力继续培养赵括,所以希望他能避开名为“天下”的旋涡。通常而言,一个父亲发现自己孩子的缺点都会用多种方式促其改正,何况赵奢乃一代名将,更该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有足够时间,他定然有把握将赵括调教成卓越且全面的将领。可现实是,赵奢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他继续教导赵括。此时,秦赵之间已经维持多年平衡,可随着局势变化,这个平衡已经越来越脆弱。作为阏与之战的指挥者,赵奢比任何人都明白秦国的实力,而且也敏锐察觉到平衡被打破的脚步越来越近。从他对赵括的评价中不难看出,他已经预见到赵国将要发生举国级的对外冲突,这个时候赵括将很难置身事外。可偏偏他已经不能继续教导并保护他,那只有用这种方式尽最大可能让他远离。

千年过去,赵奢一句句看似苛刻的语言今天看来仍让人感受到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怜爱及对天下大势准确地预见与不能保护爱子的无奈与悲哀。作为一代将领他是卓越的,作为一名父亲他是成功的,作为一个丈夫他是称职的。即使如此,他依旧不能让后代“天下”的旋涡,不能不说是他个人的悲哀。

阳关异动狼烟临,汉室清流论古今。常思赵括军前殁,更胜稼轩北固吟。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