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如果没有董卓之乱,很有可能在董卓进入洛阳后就没有三国历史了

2020-12-15新闻21

说起三国这段历史,如果说 张角 领导的黄巾起义,点燃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导火索,那么 董卓 之乱就是点燃军阀割据的炸药桶。三国演义中的董卓主要干了以下几件大事,首先一出场就是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接着进军洛阳当丞相,废除了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 刘协 继位,其残暴对待百姓的做法引起了关东十八路诸侯的讨伐,结果双拳难敌四手,被迫迁都长安。最后中了司徒王允的美人计,和貂蝉吕布谈起了三角恋爱,被王允和吃醋的吕布联手杀死。三国演义当中的董卓被刻画成了一名愚蠢的军阀头子,嗜血的刽子手,好色残忍的暴君,而历史上真实的董卓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结合正史后汉书来对董卓这一角色进行还原。

董卓成长在陇西地区,靠近少数民族西羌的居住区,那里民风彪悍。东汉年间,朝廷和少数民族的战争多发于此处。为此,朝廷专门设立护羌校尉来指挥和少数民族的战争。年轻的董卓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董卓乱政的时候,有人对他行刺,武器却被反夺了过去,可见他的身手也是非同一般的。

董卓除了在大西北练成高强的武艺之外,他的军事才能也通过一次次的领兵作战获得了提升。中平年间, 边章 和韩遂谋反,董卓率军征讨出师不利,却依然不慌不忙,神色自如。不久的某天夜里,天空突然出现了长达十余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边章、 韩遂 军营中战马受惊狂鸣,众人以为这是不祥之兆,而董卓趁此良机突袭边章、韩遂大获全胜,后来孤军深入被叛军包围。董卓命令士兵在河中筑起堤坝,捕捉鱼虾,迷惑敌人,以此来掩护自己悄悄的撤退,居然做到了军队毫发无伤的撤回。

董卓初到 洛阳 的时候,手下的兵力微薄,不到三千人,为了给洛阳城内造成一种强烈的军事威慑,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本部军士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晨在浩浩荡荡的开进洛阳,战鼓震天,俨然千军万马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阳的人们都被董卓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的越轨行为。后来,他又利用 吕布 杀死了丁原,接收了全部京城防卫部队。挑拨 何进 和宦官的矛盾,不费一兵一卒,坐收渔翁之力,吞并了他们的军队,真正实现了兵强马壮。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出师不利,于是带着汉献帝迁都长安暂避锋芒。同时靠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不断对各地的军阀进行挑拨。不出所料,不久关东联军便开始陷入内斗。 孙坚 被刘表部下黄祖所杀,袁绍、公孙瓒等人也相继爆发战争。

董卓的战略战术虽然不及同时代的曹操、诸葛亮等人,但水平确实也非等闲之辈。只怪董卓出身西北,地方军阀不像四世三公的 袁绍 、袁术家族那样,受到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如何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成为摆在董卓面前的首要难题。控制洛阳以后,董卓开始收买人心,扩充政治势力。先是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控制了皇帝然后给自己职位升迁,自封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利用政治上的合法身份,任命中央和地方的大小官职。为了获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的支持,董卓针对 党锢之祸 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拨乱反正。党锢之祸是东汉中后期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宦官集团的获胜而结束。反观士大夫集团要么被杀,要么被监禁,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董卓上台以后,利用手中职权,积极为士大夫集团平反,恢复其名誉待遇。就连当朝大文学家, 蔡邕 也受到了重用。蔡邕的就是大家熟知的蔡文姬的老爸,董卓基本上已经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政治力量。整个东汉王朝已经基本上都处在他的控制之下。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董卓专权跋扈,暴虐不仁的一面也逐渐显露出来,虐杀无辜官员及平民百姓。在洛阳种种罄竹难书的恶行,使他遭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最终,董卓死于 王允 和吕布之手,尸体也被插入灯芯燃烧多日。历史上,董卓的死可以说是死有余辜,但我们也要了解到了他才能突出的一面,凭着不凡的军事政治才能他在 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的舞台上占据了重要而又极不光彩的一席之地,倘若善待官员和百姓,那么三国的历史故事很有可能就消失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