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以梦为马跨山河,丹心铸魂建基准 ——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承担的四川完善空间定位基准现代化建设项目纪实

2020-12-15新闻3

从平坦肥沃的成都平原,到山脉连绵的川西高原,从春意盎然的桃花故里,到白雪皑皑的冰川世界……一群春夏秋冬四季在外的测绘人踏遍了四川的每个角落,目前还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完善空间定位基准现代化建设工作,预计2020年12月中旬完成四川56座基准站的选建。

以梦想定位脚下路,以责任铸就安全网

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建站职工为基准站所在地村民做解释介绍工作

“你们修的这个圆柱子是干什么用的啊?”在四川金堂云顶山建淮口基准站的几天时间里,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八分院支部书记罗吉成、站点建设负责人李豪已经不厌其烦地为当地村民解释过很多遍了,“你们出门打开手机可以导航还可以定位,我们修的这个基准站就是为导航定位提供数据的,还是利用我们国家自己的北斗卫星”。尽管这样的解释不够全面,但像这样一次次的沟通,让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逐渐获得选建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理解、认可和支持,56座基准站建设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86座基准站选建是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完善空间定位基准现代化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以加快构建动态、高精度、陆海统一、自主可控的测绘基准体系为目的,按照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应用全球化的要求开展,建成后将实现四川省北斗实时、动态、高精度位置服务全域覆盖,是保障国家安全、支撑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基础工程。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建设、北斗导航服务能力建设两大部分,建设周期计划为22个月(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由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牵头完成大部分站点选建工作。

李豪在淮口点开展建站工作

2020年年初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正式启动项目前期培训工作,恰逢新冠疫情爆发,该院第一时间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利用作业人员无法外业出测、只能居家的条件,组织作业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技术培训,组建科技攻关团队研究技术难点,做足了准备工作,为后期基准站选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复工复产后,立即开始了基准站点实地工作,4—5月基本完成所有基准站的点位勘选工作,7月底正式开始基准站的建设。项目开始以来至今已有10个多月,所有参建人员均连续作战,国庆中秋也没有休息,更不用说双休日,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推进基准站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该院已完成53个基准站的基本建设工作,预计12月底按计划完成56个基准站的建设工作。

以实干促进新发展,以创新驱动新业态

点位选址要求高,建站是个技术活。在外行看来选点好像最多就是找个空地,其实不然。基准站建设要求很高,选出的点位周边环境净空要开阔、电磁干扰要少、地质结构要稳定,还需有电力供应,网络通讯方便、附近有放置设备用房。“有时为了勘选一个符合要求的点,甚至需要来来回回跑上十来趟!环境条件够了,还要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八分院负责人欧海兵说到。选点也是一项要靠天时地利人和,选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点少不了大范围勘察、沟通艺术、多方协调。

宝兴县硗碛基准站建设过程中检查柱体温度

点位选好,接下来就是建站。“这几米高的水泥柱子和修房子差不多嘛”,观望的村民不解地嘀咕。“水泥柱子”是观测墩地上部分,实际上大有乾坤。观测墩混凝土浇筑时,除需使用重力铅锤、水平仪保证横平竖直外,还必须用振动棒充分捣固,保证柱体强度质量及外部光洁,4米高的柱体垂直偏差不能超过20mm,避雷针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针尖要高于观测墩的45°仰角……自然条件恶劣、浇水成冰的地方,测绘队员们还创新用上了薄膜、电热毯、厚棉絮,像喂养婴儿一样日夜呵护才能建成符合要求的观测墩。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倪文辉、质检站站长谭明建一行到德荣站检查指导工作

定位基准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为新业态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先行基础,北斗定位数据应用不断创新激发出无限的市场潜力。以传统大地测量为主的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与时代发展偕行,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牵头完成的《多源异构北斗基准站网跨区域多基准实时定位服务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19年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基于北斗的测绘外业生产车辆监管平台”获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青海、贵州及眉山、雅安、广元等省市提供的基准服务有力推动了互联互通。系列工作将为自然资源、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提供更优质的基准服务,也将通过推动北斗市场化应用带给人们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

以担当创造新成绩,以平凡追求不平凡

德阳基准站建设中闵开伟挑灯夜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共同推进基准站建设工作不断前进。“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青年党员李豪,虽然外业经验较少,但虚心好学、工作严谨,已负责完成该项目5个点的勘选、4个点的建设并参建2个点;动手能力超强的孙建宏,凡事身体力行,生产中还学会了焊接技术,是“人见人爱”的“行动王”;越挫越勇的邹学明,因为点位选址和坑位土质的原因,遇到的困难最多,但从不叫苦从不气馁,总是迎难而上,将难题各个击破;“创新天才”葛涛,在零下八度的硗碛站为观测墩穿上保暖衣(电热毯)和防寒服(厚棉絮),成功破解观测墩水泥砂浆还没包裹就已成冰的难题。此外,还有一直奋战在建站一线,老父亲在重症监护室都没来得及多照顾一下的何松青、何松林两兄弟;孜孜不倦承担站点建设数量最多的基准站建设专家刘国宗;加班加点编写技术设计书为整个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的张芯;话少但说起测绘眼里有光、选址到建设都精益求精的老工程师闵开伟;忍受腰腿病痛,长期奋战在野外的对外联络达人李曾;一丝不苟、严谨负责的刘祖明;严格筛选建站材料的袁祥……

白龙基准站负责人邹学明正在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一个个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平凡测绘人默默创造着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支支敢于创新、勤于圆梦的测绘“野战军”不懈奋斗书写着不平凡的动人篇章,他们用科学、攻坚的精神和实干、拼搏的行动不断开创着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未来。

(作者:张玲玉 摄影:张玲玉 罗吉成 谭昌永 田玲玲 谭敏 )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