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图片由景区提供
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仿古式的牌坊和亭台古色古香,木屋客栈星星点点的坐落着,文化体验区、乡村小吃广场、古窑洞文化体验区和林间小路等,这些构成了一幅静谧、闲适的乡村旅游美丽画卷。
“磨盘石、老石条、大板车、酒坛子、农耕具……”各种现今农村里都稀罕的“古”物、“俗”物在这里随处可见,成为屡见不鲜的景观。除了漫山遍野鲜花绿草的自然美景,浓厚的河湟古村落风格是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热衷于油嘴湾的缘由。
如今的油嘴湾,不仅盘活了互助北山脚下昔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也成为青海省乡村旅游浪潮中的后起之秀。
找准路子 誓摘“帽子”
四年前,麻吉村立足于交通便利、文化民俗丰富等优势,确定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拓宽农村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路子。同年,具有旅游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任臣义回村创业,携村上的党员和知识青年共同创办了互助县葱花香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合作创办了村上第一家特色农业观光专业合作社,成为致富带头人,开始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通过土地流转,任臣义等人将村里的荒山荒坡及部分未利用土地用来提升生态“含绿量”,通过争取林业绿化项目,栽植树木,人工维护,对撂荒地、荒坡进行美化,给荒山披上绿装,为“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打下基础。
而在此之前,麻吉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与村办企业,农户收入以传统耕种及劳务收入为主。“村民们从未想过利用手里的土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来增收。”任臣义说,“农民们思想观念陈旧,成了推进麻吉村乡村旅游的绊脚石。”
为了破除思想藩篱,提振村民们的信心。2017年,随着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一期项目初步营收,任臣义等人在小范围内对入股农户进行鼓励性分红,并通过举办农民夜校和麻吉村农民春晚,加强对村民的思想引导,广泛动员发动老百姓积极入股,参与到乡村旅游经营中来。
借着发展乡村旅游这股“东风”,麻吉村引进村集体经济破零专项资金200万元,与村集体签订股份合作协议,实行资金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成功实现破零,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顺利“驶入快车道”。
瞄准市场 做强“牌子”
“城市人群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需要利用节假日逃离城市寻找自己的一片净土,而乡村正好可以成为他们消费的目的地。游客可以在这里获得一种深度的体验感和回归感,找寻自己的乡愁。”这是任臣义对乡村旅游的思考。四年前,任臣义正是发现了这一市场需求,因而响应号召回到老家建设生态文化景区,以城市游客为目标人群提供服务。
为了纾解游客的乡愁,油嘴湾将田园自然风光与乡土文化紧密结合作为重要抓手,建材、装饰物、景观小品全都体现乡村文化元素,就地取材,确保呈现原汁原味的乡村民俗。同时,不搞大拆大建,对麻吉村原有田园进行修整,在原有基础上对景观进行美化。“让景区不论从何种角度拍照都像是一幅美好的画卷。”任臣义说。
目前,油嘴湾景区打造了农事体验园、山景木屋、温泉民宿、特色小吃街、古窑洞文化体验区、百亩花卉科普观赏区及八项乡村体验娱乐项目和十余种业态,形成了鲜明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不仅限于眼下,未来该如何保持项目的先进性和活力性?任臣义认为,要利用油嘴湾的山体、地形地貌、构造等自身特点,并借助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打造适合现代人消费的体验游乐项目。
以民为本 挣回“票子”
在麻吉村,村民既是乡村旅游的参与者、服务者,也是成果和利益的分享者。
麻吉村党支部在建设花海过程中突出村民参与,让村民在参与中获得更多收益。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新说:“自景区建成运营以来,麻吉村集体经济逐年递增,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几年前的两倍,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目前,油嘴湾景区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60余万人次,实现门票、农家乐餐饮收入、乡村特色小吃经营收入、农副产品销售等综合性收入近1500余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260余人。
过去,村民任大存由于身体状况不好,常年生病,自己长期赋闲家中,入不敷出;村民任先生以前喜欢聚众打麻将,生活中得过且过,发展进步的思想观念不强。后来,任大存在村“两委”和花海景区的帮助下,在家门口支起了饮料小吃摊,开始有了固定的收入;任先生也依托景区建设,在村里开办了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近3000元,忙碌的生活让他再也无暇去打麻将消遣时间。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启思。麻吉村“两委”、公司及合作社不忘用知识武装村民的头脑,从传统的输血式救济扶贫向造血式产业扶贫积极转变。组织经营户、景区员工及其他村民进行统一授课,并邀请青海省内外民营企业家、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生村官、社会知名人士现场讲授经营农家乐等具有实际意义的技能知识。
“将油嘴湾景区打造为一个生态高地,乡村旅游高地,真正把乡村旅游发展成麻吉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通过对产业规模的提档升级,带动全村百姓参与到乡村旅游当中,实现产业振兴。”这是任臣义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