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大秦赋》热播,虽然号称《大秦帝国》终结篇,却高开低走,现在已经被一些网友称为大情妇,但秦朝还是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才消灭六国,统一天下,但这个大一统的局面只维持了十四年就轰然崩塌了,戍卒叫,函谷举,子婴已经自去帝号,降称秦王,还是被灭国。
从晚清以来,实际上就一直有人在给秦始皇翻案,给秦朝的政治、法律翻案。比如章太炎就在《秦政记》里为秦始皇翻案,说秦始皇是“独贵”,虽然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但秦始皇之下,每个人都适用同样的规则,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而且,秦始皇用人也是蒙恬之类这种功臣之家或者是小吏起家。
相比之下,汉武帝则任用私人,不是外戚就是嬖幸小人,无论卫青霍去病还是贰师将军李广利,都是外戚,宿将程不识、李广等人因为上面无人,则受到抑制,李广难封更是成为著名的典故。秦始皇也没有留下随意杀人的记录,而汉朝多次起大狱,株连甚广。所以,章太炎认为,秦始皇要比汉武帝公平得多,秦朝的政治要比汉朝得宽仁。
章太炎本就有扬法抑儒的倾向,但如果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他这种倾向不难理解。他在这里所宣扬的也主要是平等、公平,把秦始皇当作一个注重平等、公正的典型来表彰,针对的也主要是晚清时期的专制局面,实际上等于在鼓吹革命。之后他这一脉对秦始皇的评论,也基本上都在这个框架之内,所以都对秦始皇和法家评价比较高。
此外,鼓吹秦始皇和法家,一般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鼓吹强国。因为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处在被列强欺负凌辱的境地,基层社会体系崩溃,所以许多人希望能有一位秦始皇一样的人,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无论是在国内面对地主和资本家,还是对外的时候面对列强,都能够强大一些,不要再像晚清一样软弱可欺。
也就是说,章太炎对秦始皇和法家的评价,本身是特殊时期的产物,重要的是读懂章太炎在鼓吹什么,而不应该用他的评价来做证据,证明秦法、秦政多么多么伟大。秦始皇确实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郡县制国家,对国家是有历史性贡献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在他统治时期,做了许多滥用民力的事情,将老百姓逼到了绝路上。
就以现在保留下来的秦始皇统一之后实施的大工程来说,北击匈奴三十万人,南征百越前后两次七十万人,修骊山陵七十万人,修阿旁宫上百万人,加上修长城,修秦直道等等,征发劳役三四百万人,而当时经历了战国时期的频繁战乱,统一之后的总人口也就只有两三千万,要抽调如此之多的劳役去搞这么多大工程,可见滥用民力到了什么程度。
而且,在当时每个服役的老百姓都必须自备粮食、服装前往指定的地区,并且是在统一之后的全国范围内大范围、长距离的运输,对普通家庭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光是从楚国出发,正常走到长城沿线,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的吃穿就足以让一个家庭破产。因为这是纯消费,没有产出的,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言,需要几个劳动力才能供养这样一个劳役。
秦法又非常严苛,如果劳役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区,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陈胜吴广因为路上碰到连续下雨,耽误了行程,就失期当斩,也就是说,即便是他们在雨停了之后加速赶路,到达服役地点之后,也还是要被杀。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自然是,既然回去是死,继续前进也是死,还不如干脆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还不算如此大规模的征发劳役带来的劳动力流失,从而对生产带来的影响。本来战国时期战乱频仍,老百姓死亡枕藉,尤其是赵国、楚国等经历了长期战争的,都非常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生产,让老百姓喘一口气,那么正常来说,在秦始皇统一之后,就需要顺应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劳役,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与民休息。
结果秦始皇的做法却完全相反。如果说北击匈奴是为了国家安全,修直道是为了改善全国交通,那么南征百越和修骊山陵、修阿房宫就没有什么必要了,至少并不是那么着急,必须要在几年之内就要做完的事,完全可以缓一缓。尤其是修阿房宫和骊山陵,都是可以暂缓的事,或者不用投入那么大的人力,把进度放慢一些,也可以让老百姓喘一口气。
正因为秦始皇滥用民力,完全没有考虑到大规模的战乱结束之后老百姓休养生息的要求,反而不断的开建大工程,耗费资源,并且用秦法严格约束和限制、处罚老百姓,才导致秦国统一之后,始终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当秦始皇死后,如果不采取措施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秦朝的崩溃就是早晚都要发生的事。
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给后世历代皇帝的重要教训,无论是汉朝还是宋朝,以及后来的明朝,在大规模战乱结束之后,都会先行仁政,也就是清静无为,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滥用民力,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恢复生产,恢复人口,然后逐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大规模的建设,也就可以通过拉长时间来减轻短期内的老百姓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秦朝之后,隋朝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在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和战乱结束之后,隋朝完成了统一,虽然隋文帝时期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在各方面进行建设,但是在隋炀帝继位之后,就滥用民力,大规模征发兵役和劳役,东征高丽,同时修建大运河。虽然大运河对后来的南北交通、经济联系有很大贡献,但在当时就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