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看到秋天农民伯伯丰收的景象,我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是什么 提到苏州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

2020-07-23知识9

除了白居易唐代还有两位诗人在苏州任职他们是谁和谁? 1、韦应物到任时间:德宗贞元四年(788)韦家是关中望族,由于门荫,他十五岁就当了御前侍卫“三卫郎”,常官从玄宗出游。玄宗死后,韦家势衰受欺。他在代宗时当了一阵子县丞、县令,德宗建中年间当过滁州、江州刺史,后入朝担任左司郎中,不久受排挤,外放到苏州当刺史。不过他觉得苏州不错,有《登重玄寺阁》云: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合杳臻水陆,骄闻会四方。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他喜欢以诗会友,在公务余暇,常与郡中文士唱和。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等诗人到苏州,他都在郡斋设宴,与之酬唱。他的诗工于描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其中写苏州的尤多:吴中诸茶野酝足以销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君子,佛庙胜绝。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连,不觉日暮。(《吴中旧事》)他约在贞元八年去世。《吴郡图经续记》说:韦公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天下号曰“韦苏州”。当正(贞)元时,为郡于此,人赖以安。又能宾儒士,招隐独…其贤于人远矣。韦应物不是苏州人,称他为“韦苏州”是褒奖他对苏州做出了贡献。故旧时文庙北有他的专祠。韦应物(737—792),长安人。唐玄宗时为三卫郎。建中二年。为什么一提到江南,人们就会想到苏州和扬州? 提到苏州、扬州是对的,江南就是江苏、安徽、上海。不能以为是长江以南都是江南人。同样,不能因为黄河以南都是河南人,山西以西都是山西人,黄河以北都是河北人。中国个地域有自己的习惯叫法,浙江有浙江自己的叫法,比如浙东、浙西,杭州湾等等等等,干嘛非要蹭江南的热度呢?他与长江也不挨着。更不应该把整个华南都叫江南。这里还有江西,人家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也是以长江起名的,还硬要说他是江南。广东、广西都是有自己的渊源,没必要叫江南,这样叫江南区域也太大了,还不如叫南中国了。“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是谁写的? 是苏轼写的,这副对联是写白居易的,在苏州虎丘白公祠.1、“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所以说“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2、“惟有几篇新乐府”《新乐府》是是白氏讽谕诗中重要的另一组诗,共50首,写的是高祖武德至元和之间的事,时间跨度较《秦中吟》大,内容也更广泛.白氏在《寄唐生》诗中说他的乐府诗:“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以说是他写《新乐府》的宣言和对《新乐府》的最好说明.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著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缭绫》、《新丰折臂翁》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宫市也”、“伤农夫之困也”、“贪女工之劳也”、“戒边功也”、“忧蚕桑之费也”、“念寒隽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贪吏也”等,鞭挞、讽刺,辞激情真,毫不留情,乃至大声疾呼.这些诗篇爱憎分明,除讽刺外,也有歌颂.这些诗篇,充分说明了白居易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是作者心迹的真实表露.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看到秋天农民伯伯丰收的景象,我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是什么 看到秋天农民伯伯丰收的景象,我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二首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苏州的什么诗,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驰名中外. 苏州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驰名中外。为什么一提到江南,人们就会想到苏州和扬州? 为什么一提起江南,人们就会想到苏州、扬州呢?因为在历史上,苏州和扬州都是江南的杰出代表,都享有着很高的声誉。历史上,苏州、扬州一直是经济文化繁华、繁荣之地,是鱼米之乡,经济富裕,景色美丽,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历史上的江南很宽泛,将富裕的江浙地区称之为江南,文人商贾云集,该地区山清水秀,小桥流水,婉约温润,如诗如画,人杰地灵,很容易激发诗人的灵感。该地区土地肥沃,富裕发达,尤其扬州,在唐朝更是鼎盛时期,十分繁华,引来达官富贵,商贾云集,文人墨客更是相聚于此,此时的扬州即成为江南的代表。由于江南的景色秀美,经济富裕,帝王隋炀帝、乾隆皇帝南下,都会在扬州驻足,足以证明历史上江南的份量,足以证明历史上扬州的份量。当今人们狭义的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苏北,更是有些不懂历史的人,以此曲解为江南、江北。但是,并不影响历史上江浙一带的江南概念,也动摇不了历史上的江南概念。为什么一提到江南,人们就会想到苏州、扬州呢?因为历史上苏州、扬州都是江南的代表城市,两地同属江苏,两地历史上都比较富裕,景色都很美,园林风格相近,但各有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难忘。为什么一提到江南,人们就会想到苏州和扬州? “江南”一词,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看来,有着不同的含义。从字面意思上看,江南即长江之南,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这里物产丰饶、经济发达、山青水秀、文化深厚。关于江南,也有不少其他的理解。如江南是江南的丘陵地带,即洞庭湖、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的丘陵和盆地相间分布的区域;也有学者认为,江南是越过长江北到淮河,即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湖北宜昌以东直至大海,都是江南;而一些语言学者认为,长江中下游以南属于中国南方六大方言区,这个区域都可以看成是江南。这些都是地理上的江南。其实,还有一个江南的概念,那是人们精神上的江南。正如白居易的《忆江南》里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对于很多人来说,江南便是人们心目中的“桃花源”,其中,江南的代表又是苏杭一带,尤其是苏州和扬州两座城市。苏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唱不尽的吴侬软语,道不尽的缱绻风情,古镇上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石板路上的吆喝声流传至千年,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无人不爱;至于扬州,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它处于长江的背面,但是它的历史源流、人文传承以及山水环境,都构建出了人们理想中的江南意境,正如唐代。苏州在历史上有哪些诗人? 山水诗人卫应物额外介绍一下卫应物吧 提到山水诗,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王籍“蝉噪林越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以及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虽然山水诗的鼻祖乃是晋朝诗人谢灵运,但个人觉得其诗境界与唐朝诸位山水诗人比起来还差点韵味。今天先来欣赏一下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山水诗。韦的山水诗代表作有《秋夜寄丘员外》《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寄全椒山中道士》《长安遇冯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赋得暮雨送李曹》《寄李儋元锡》等。诗鉴赏《秋夜寄丘员外》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寄全椒山中道士》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滁州西涧》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长安遇冯著》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下面这句诗的作者是谁?是哪本书的? 白居易(苏州虎丘白公祠联)出自《新乐府》或《白氏长庆集》,你到苏州来玩的话,游虎丘一定可以看到.我是苏州的,这幅对联我亲眼见过,现在还在上趟街上呢.原文是: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