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杭州:数字赋能让城市服务触手可及
“以前最怕开车来医院,绕着医院转好几圈也不一定能找到停车位,最长一次等了一个小时才停好车。”李佳涛几乎每周都要陪老人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医,他指着医院路口处的导视牌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现在看一眼就知道哪有空车位,停车很快。”
从事软件开发的李佳涛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也是杭州数字化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他告诉记者,新闻上说杭州是第一个“用一部手机治理一座城市”的城市,而像他一样居住在这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大脑”;2018年,开始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办事变得像网购一样方便;2019年至今,“城市大脑”从“数字治堵”走向“全面治城”“精准治疫”……“数字改变生活”在杭州这座常住人口超千万、实际管理人口超1600万的城市,不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数字”不仅擦亮了杭州“人间天堂”的幸福美好底色,也书写着这座城市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时代答卷。
打造数字治疫的“杭州方案”
不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还是后疫情时代,红、黄、绿三色的健康码一直在全国乃至全球引领疫情防控实现智能化。从今年2月11日在杭州上线,到2月17日“跑”向全国,短短一周,健康码为全国快速“动起来”提供了“杭州方案”。
2月底,以“杭州健康码”为蓝本的全国性健康码正式上线,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推广使用健康码。面对复工复产和居民出行的现实需求,“杭州健康码”不断实现功能拓展,陆续实现了网上预约、互联网诊疗、体检报告查询等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实现“一码在手,就医全程通”。
社区网格无疑是疫情防控主阵地。杭州通过“大数据+网格化”,在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基层治理四平台”的基础上增设疫情防控类事项上报流转处置功能,创新搭建“疫情防控数字驾驶舱”,通过种种智慧治理方式,将各类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比如,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了和疫情防控相关的信息,不用像过去那样通过平台向社区、街道、区层层上报,区里再分流给相关责任部门,由该部门下派到属地分局。现在,网格员把问题录入平台后,由街道直接派单给相关部门属地分局,解决了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
“城市大脑”带动“社区小脑”
“本以为明天要请假来办证件,没想到在这台自助机上几分钟就办完了。”住在下城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的90后党员黄星田,亲身体验了这台24小时自助服务机带来的便利,直言“简直是上班族的福星”。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下城区为推进“城市大脑”带动“社区小脑”,让居民尤其是上班一族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好相关业务,在社区配备了24小时自助服务机“让社区智治在线”,真正让居民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捷。
今年6月,为不断拓展“城市大脑”在社区治理领域的延伸应用,下城区东新园社区上线了“杭州社区智治在线-下城平台”。平台开发上线了居民信息、社区管家、主动服务提醒等10个应用模块。平台还可通过大数据整合和自动分析,为社区提供了民生服务的主动提醒和预警功能。
“如果社区某个老人马上90岁,其高龄津贴要提高标准,平台就会提前预警告知,社工就可以主动介入,改变了以往被动式服务的状态。”东新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钱塘新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敏华看来,社区治理数字化不仅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便捷,“回家不再走‘冤枉路’”,还让他们感受到制度的力量。
今年年中,该区12号大街提升改造封闭施工,导致居民绕行两公里才能进入小区,出行十分不便,而社区靠自己的力量又无法解决,引发一些居民“吐槽”。
张敏华迅速通过“社区治理钉”应用系统向钱塘新区交警大队白杨中队“吹哨”。收到“哨声”,交管部门立即行动,对小区门口的交通线路进行重新组织,为居民选择最短路线回家。
速度与温度齐跑,让就医更舒心
挂号得付一次费;做检查得“先把钱交了”;处方不划价付费,药品就拿不到手……以往就医过程中付费环节繁杂、耗时长等问题在杭州“城市大脑”的加持下,正逐渐消失。
自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实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后,“城市大脑·卫健系统”舒心就医建设持续稳步推进。自去年7月1日起,杭州市累计245家公立医疗机构提供“舒心就医·最多付一次”服务。
具体来说,居民可以通过自助机或“健康杭州”微信、“杭州健康通”App、“杭州办事”App、“市民卡”App开通舒心就医服务。系统根据患者个人信用情况给予门诊、急诊500-5000元不等、住院1.5万元的信用额度。在这个额度内,患者就诊过程中不需要支付费用,可在就诊结束后48小时之内,或者离院前通过自助机或手机等进行支付,甚至可以对在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看病产生的所有应付费项目进行合并支付,真正做到“最多付一次”。
此外,杭州在全市助产机构推出“出生‘一件事’”机制,让办理新生儿出生手续就像网购一样,手机操作,多证一站办理;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目前全市医疗保障局办事事项已实现100%跑零次,其中个人事项已实现100%“一证通办”,各类事项均可以网上办、掌上办。
打造“指尖上的行政服务中心”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营商环境,杭州孕育了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和外籍人才来到杭州创业,数字经济成高水平发展的主路径、主引擎。因此,服务好在杭、来杭创业、投资的企业,成了杭州面临的新使命。
在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行政服务大厅,记者看到“最多跑一次”自助专区前,工作人员正协助入驻小镇的企业员工在自助机上办理工商注册、出入境管理、行政审批等业务。
截至今年9月,小镇累计入驻金融机构2430家,入选了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为更好地服务入驻企业,小镇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店小二”服务,先后设立行政服务中心、金融法律服务中心、金融法庭,还借助大数据系统,配备了自助办理一体机,真正实现小镇企业“办事不出镇”“最多跑一次”。
近年来,杭州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致力于打造“指尖上的行政服务中心”和“永不落幕的办事大厅”。
今年3月2日,在“战疫情 促发展”的大背景下,杭州“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亲清在线”正式发布并上线运行,实现企业诉求在线直达、事项在线许可、政策在线兑付、服务在线落地、绩效在线评价,让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和员工。
其中,“在线许可”版块下的投资审批子版块,以工业项目为突破口,将企业线下咨询线上留痕的办事模式,变为线上全流程导航模式,以开工前需要领取的“三证一表”作为核心环节,将全流程申报材料从46份减少到9份,填写字段从314个减少到30个。企业开办流程重塑后,办理步骤从11个精简到5个,审批办结时间从1天压缩到30分钟。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