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购物软件随时随地浏览和选购自己心仪的商品;在移动社交软件上和千里之外的家人朋友聊天互动;扫描二维码支付,不带钱包也能“走遍天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数字中国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的美好愿景正成为惠及群众生活各个方面的美好现实。各地网信部门顺势而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扩大数字技术落地应用,聚力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探索总结出许多优秀的实践经验。
北京立足首都功能定位,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新需求,以“以人为本、数据赋能”为发展核心,以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为途径,不断加强数字化治理,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取得较好成效。
一
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
北京市城管执法智能指挥平台
加强新技术与城市智能管理的深度融合,在城市管理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环卫、燃气、供热、地下管线等信息化系统,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一是加强网格化城市管理。搭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共划分5.7万个管理网格,覆盖16个区、330个街道(乡镇)、6232个社区,重点监管7大类101小类总计607万余个城市部件。十余年来,累计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约6000万件。 二是加强城市运行监测。开展“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采集北京市燃气集团、热力集团、自来水集团、排水集团及北京市电力公司的业务系统实时数据及汇总类数据,对城市运行管理的重要方面进行监测、预警、分析。 三是提高城管执法水平。深入推动基于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首都智慧城管建设应用工作,实现对政治核心区及其它重要地区的全天候监控,实时掌握执法力量分布情况。
二
发展智慧交通,助力出行畅通无阻
“北京交通”APP
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模式,驱动智能交通由信息化、智能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方向发展,助力城市交通运行更高效、更有序、更安全。 一是强化人车路货交通监管。形成交通行业“人、车、路、货”全方位感知体系,基本实现公共交通客流监测、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监控、道路监测等交通感知设备全覆盖。 二是提高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搭建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整合并动态接入行业内外40余个业务系统共8000多项的数据 ,可向全市20余个企事业单位提供连续数据共享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全市骨干网规划,优化公交线网。建设停车资源管理与综合服务平台、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系统、交通执法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推进执法规范化、指挥智慧化、监管网络化。 三是优化绿色出行服务。启动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整合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全流程智慧出行服务。上线集聚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的“北京交通”APP平台,整合接入全面的交通出行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面向整个出行链的一站式综合交通信息服务,打造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的绿色交通服务环境。
三
提高城市规划和环保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高密度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积极落实“美丽中国信息化专项行动”,加强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监管,创新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提升城市资源规划的智能化水平。在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城市变化监测与体检评估等方面应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卫星监测,加强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的打击,有效避免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强自然资源保护。 二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自主构建全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唯一一套双路监测物联专网系统,连接72个空气质量和31个水环境质量标准自动监测站,实现“自我故障诊断、故障分级、主动报警、维护调度”。建设新一代“4+1”监测网络,搭建高密度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北京市成为国际上首座利用小型监测设备开展系统性大规模空气质量监测的城市,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助力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市民的蓝天幸福感。
四
强化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筑牢安全防护堡垒
五
推进市场监管智慧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质量监督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信用服务和信用监管,努力营造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是提高市场监管数字化水平。建立集申请、受理、审批、电子证照为一体的“质量监督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涵盖工业产品、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认证五大类公共服务事项,为申请人提供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等全流程在线服务。建设药品监管“一张图”,建立药品质量追溯体系,搭建药品物流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帮助随时查询药品批发企业进销情况。 二是加强信用管理。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归集信息总量突破4亿条,建成全市统一的信用联合奖惩信息管理系统,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双随机,一公开”、评优评先、招标投标、申请财政补贴等行政管理事项,构建了具有北京特色的信用监管机制。
北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围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治理“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方略,健全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机制,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让城市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来源: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交通#监测#北京市收藏
二
发展智慧交通,助力出行畅通无阻
“北京交通”APP
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模式,驱动智能交通由信息化、智能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方向发展,助力城市交通运行更高效、更有序、更安全。 一是强化人车路货交通监管。形成交通行业“人、车、路、货”全方位感知体系,基本实现公共交通客流监测、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监控、道路监测等交通感知设备全覆盖。 二是提高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搭建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整合并动态接入行业内外40余个业务系统共8000多项的数据 ,可向全市20余个企事业单位提供连续数据共享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全市骨干网规划,优化公交线网。建设停车资源管理与综合服务平台、共享自行车监管与服务系统、交通执法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推进执法规范化、指挥智慧化、监管网络化。 三是优化绿色出行服务。启动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整合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全流程智慧出行服务。上线集聚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的“北京交通”APP平台,整合接入全面的交通出行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面向整个出行链的一站式综合交通信息服务,打造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的绿色交通服务环境。
三
提高城市规划和环保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高密度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积极落实“美丽中国信息化专项行动”,加强自然资源动态监测和监管,创新环境污染防治与管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提升城市资源规划的智能化水平。在国土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城市变化监测与体检评估等方面应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卫星监测,加强对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的打击,有效避免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强自然资源保护。 二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自主构建全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唯一一套双路监测物联专网系统,连接72个空气质量和31个水环境质量标准自动监测站,实现“自我故障诊断、故障分级、主动报警、维护调度”。建设新一代“4+1”监测网络,搭建高密度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北京市成为国际上首座利用小型监测设备开展系统性大规模空气质量监测的城市,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助力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市民的蓝天幸福感。
四
强化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筑牢安全防护堡垒
五
推进市场监管智慧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质量监督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信用服务和信用监管,努力营造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是提高市场监管数字化水平。建立集申请、受理、审批、电子证照为一体的“质量监督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涵盖工业产品、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认证五大类公共服务事项,为申请人提供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等全流程在线服务。建设药品监管“一张图”,建立药品质量追溯体系,搭建药品物流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帮助随时查询药品批发企业进销情况。 二是加强信用管理。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归集信息总量突破4亿条,建成全市统一的信用联合奖惩信息管理系统,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双随机,一公开”、评优评先、招标投标、申请财政补贴等行政管理事项,构建了具有北京特色的信用监管机制。
北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围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治理“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方略,健全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机制,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让城市更加宜居、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来源: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