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吴国庆的职务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

2020-07-23知识10

化学竞赛湖北省一等奖,是竞赛委员会的盖章,不是中国化学会的,能不能报自主招生 有省教育厅的盖章那么就可以~其他的貌似不行了。吴国庆的职务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北京市西城区第8届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教育部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高等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师教改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化学组组长,原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高师化学教改中方主席。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化学教育》编委会副主编,《化学通讯》主编。第25~34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中国队观察员、领队、教练。国际化学奥林匹克指导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代表)、第2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学术委员会主任兼命题组组长。曾任科学出版社《科学家传记》编委会委员。《科学技术社会词典》化学卷副主编。北京市高中试点教材副主编、北京试点初中化学教材副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走近化学》丛书编委。面向21世纪教材高师无机化学第四版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化学卷)》主编。请问,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颁发的全国化学竞赛 省级赛区一等奖 是否是所谓的省一? “省级赛区一等奖 是否是所谓的省一?我不知道你说的一等奖是市里的还是省里的,如果是省一等奖就是所谓的省一了有些省级赛区省一等奖也就是全国决赛三等奖,比如四川省省级赛区省一等奖就是全国决赛三等奖。只要是省级赛区省三等奖以上的都可以进入该生的电子档案省级赛区省一等奖(包括省级赛区省一等奖)以上就具有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当然每个学校的规定不一样,那个保送是申请保送,也就是自己写书面申请寄往你想的学校(每个学校规定不一样)省级省三等以上可以参加自主招生,每个学校规定不一样,有些学校要省二等以上我也是化学省级赛区省一等奖获得者郑强的人物经历 1960年生,重庆市29中学读高中,1994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浙江大学教授。1992~1995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1978年09月至1982年0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08月至1985年0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1985年09月至1988年0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08月至1990年09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师,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1990年03月至1991年08月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研究生。1991年09月至1992年09月国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预备学校学员。1992年10月至1994年09月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Masuda教授。1994年10月至1995年04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1995年06月至1999年07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9年07月至2007年06月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2005年3月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06月至2008年07。中国化学会学术会历届的主题都是什么呢,急 往事并非如烟—中国化学会七十余年历程的管窥 中国化学会是中国化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化学会是我国发展化学。中国化学会的机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学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1949年后,学会除继续举行年会外,并开展专题讨论会和二级学科的论文报告会等:各专业委员会还举办多种中、小型的学术交流活动。1982年9月,化学会在诞生地南京举行了庆祝中国化学会50周年学术报告会和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会1979年9月加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84年加入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ACS),并与欧、美、亚洲等地区一些国家的化学会组织建立了联系。中国化学会还组织或与国际组织联合组织了一些国际会议,也接待了一些外国学者及代表团来访,人数已在1000人次以上。中国化学会很重视化学教育和化学普及,还主持了中国的化学名词和术语的统一工作。学会组织了大、中学化学教育经验交流会,举办了各种专题学习班和科普讲座。1984和1986年,中国化学会举办了两届全国青年化学竞赛和化学夏令营的活动。自1986年起,此项活动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结合,自1987年起正式派学生出国参赛。自1983年起,设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金,在国内学术团体中属于首创。自1986年起,又设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金。毕华林的个人履历 毕华林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5.6 职 称 教授 学位 博士现任山东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198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师从我国著名化学教育家刘知新先生教授攻读化学教学论专业研究生,1990年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0年被评为教授,2006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化学教育》杂志编委,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教育》杂志责任编审。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教育研究》、《课程 教材 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全球教育展望》、《化学教育》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化学课程论》、《化学教育新视角》、《化学探究学习论》、《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等专著十余部,主编《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教育#化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