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葡糖基转移酶的蛋白分子量 什么是葡萄糖残基

2020-12-15知识3

各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 线粒体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和脂质,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辅酶等小分子及核酸.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既有可溶的也有不溶的.可溶的蛋白质主要是位于线粒体基质的酶和膜的外周蛋白;不溶的蛋白质构成膜的本体,其中一部分是镶嵌蛋白,也有一些是酶.线粒体中脂类主要分布在两层膜中,占干重的20-30%.在线粒体中的磷脂占总脂质的3/4以上.同种生物不同组织线粒体膜中磷脂的量相对稳定.含丰富的心磷脂和较少的胆固醇是线粒体在组成上与细胞其他膜结构的明显差别叶绿体内部有基质、富含脂质和质体醌的质体颗粒,以及结构精细的内膜系统(片层构造,内囊体).在基质中水占叶绿体重量的60%—80%,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离子、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酶、蛋白质、核糖体、RNA、DNA等.在绿藻、褐藻,红藻、接合藻、硅藻等许多藻类的叶绿体中存在着淀粉核高尔基体膜含有大约60%的蛋白和40%的脂类,具有一些和ER共同的蛋白成分.膜脂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介于ER和质膜之间,中性脂类主要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高尔基体中的酶主要有糖基转移酶、磺基-糖基转移酶、氧化还原酶、磷酸酶、蛋白激酶、甘露糖苷酶、转移酶和磷脂酶等不同的类型.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

葡糖基转移酶的蛋白分子量 什么是葡萄糖残基

糖原在什麽地方得分解的? 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枝的大分子多糖(图4-14),分子量一般在106-107道尔顿,可高达108道尔顿,是体内糖的贮存形式,分子中葡萄糖主要以α-1,4-糖苷键相连形成直链,其中部分以α-1,6-糖苷键相连构成枝链,糖原主要贮存在肌肉和肝脏中,肌肉中糖原约占肌肉总重量的1-2%约为400克,肝脏中糖原占总量6-8%约为100克.肌糖原分解为肌肉自身收缩供给能量,肝糖原分解主要维持血糖浓度.一、糖原的合成由葡萄糖(包括少量果糖和半乳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消耗ATP和UTP,合成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2)(3)1-磷酸葡萄糖+UTPUDPG+PPi(焦磷酸)(4)UDPG+糖原(Gn)UDP+糖原(Gn+1)糖原合成酶催化的糖原合成反应不能从头开始合成第一个糖分子,需要至少含4个葡萄糖残基的α-1,4-多聚葡萄糖作为引物(primer),在其非还原性末端与UDPG反应,UDPG上的葡萄糖基C1与糖原分子非还原末端C4形成α-1,4-糖苷链,使糖原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UDPG是活泼葡萄糖基的供体,其生成过程中消耗UTP,故糖原合成是耗能过程,糖原合成酶只能促成α-1,4-糖苷键,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生成为α-1,4-糖苷键相连构成的直链多糖分子如淀粉.机体内存在一种特殊蛋白质称为glycogenin,可做为葡萄糖。

葡糖基转移酶的蛋白分子量 什么是葡萄糖残基

糖原分解过程中的辅酶是什么 吡哆醛(维生素2113B6的一种),磷酸化5261酶辅酶;磷酸化酶是限速酶。糖原脱支酶的辅酶没有找到。应该也有4102。可能为金属离子,因为类似功能的淀粉酶(Ca2+),普鲁兰酶(Fe3+)都有金属离子辅酶。【糖原分解不是糖原合成的逆反应,除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外,其它酶均不一样。糖原分解是糖原在磷酸化酶作用下,将a-1,4糖苷键分解生成葡萄糖1-磷酸,再由葡萄糖转移酶和分支酶作用,将a-1,6糖苷键水解生成游离的葡萄糖。GSD是由于患者缺乏糖原代谢有关的酶,使糖原合成或分解发生障碍,导致糖原沉积于组织中而致病。由于酶缺陷的种类不同,造成多种类型的糖原代谢病,常见类型见表。其中Ⅰ、Ⅲ、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这样将糖原中1个糖基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但是磷酸化酶只作用于糖原上的α(1→4)糖苷键,并且催化至距α(1→6)糖苷键4个葡萄糖残基时就不再起作用,这时就要有脱枝酶(debranching enzyme)的参与才可将糖原完全分解。脱枝酶是一种双功能酶,它催化糖原脱枝的两个反应,第一种功能是4-α-葡聚糖基转移酶(4-α-D-glucanotrnsferase)活性,即将糖原上四葡聚糖分枝链上的三葡聚糖基转移到酶蛋白上,然后再交给同一糖原。

葡糖基转移酶的蛋白分子量 什么是葡萄糖残基

辅酶的生物素 作为一些酶的辅基而起辅因子作用。它以共价键的形式通过酰胺键和脱辅基酶蛋白的一个专一赖氨酰残基的ε-氨基相连。ε-N-生物素酰-L-赖氨酸称为生物胞素(biocytin)(图4。

什么是葡萄糖残基 葡萄糖残基,即糖残基,糖类物质水解之后得到的水解基团,一般由双糖或多糖类物质水解得到。糖苷一般由残基(糖残基)和配基(非糖部分)组成,糖的残基和配基之间的键称为苷键。多糖类物质由多个单糖残基以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多聚物,例如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糖原为无定形粉末,不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其水溶液遇碘显棕红色。糖原能被α一淀粉酶水解。与支链淀粉类似,糖原也是由α-D-葡萄糖通过α-1,4-苷键和α-1,6-苷键连接成的多糖。糖原分支程度更高,支链更多、更短,每隔8~10葡萄糖残基就有一个支链,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108。扩展资料:糖原存在于如肝脏和骨髂肌这些组织内的微小颗粒中;这些颗粒也含有紧密结合的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成酶。肝糖原的葡萄糖残基进行经常的非常快的转换,因为大量的葡萄糖和其它己糖从小肠到达肝脏,在经过暂时地以糖原贮存后,又再以血糖的形式离开肝脏。并非糖原的高度分支结构的所有部分都以同样的速率转换。大多数葡萄糖残基的转换发生在外周分支,而糖原的内核结构代谢较为稳定,其转换速率很低。参考资料来源:-糖残基

聚葡萄糖与葡聚糖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1、葡聚糖:以葡萄糖为单糖组成的同型多糖,葡萄糖单元之间以糖苷键连接。2、聚葡萄糖: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二、功效不同1、葡聚糖功效:(1)提高机体抵抗。

考研求助,糖原的结构和性质~ 糖原的分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主要由D-葡萄糖通过α-1,4联接组成糖链,并通过α-1,6连接产生支链。糖原分子中分支比支链淀粉更多,平均每间隔12个α-1,4联接的葡萄糖。

Trichoderma reesei糖蛋白的结构 迄今为止,所有被研究过的纤维素酶中都有甘露糖型的寡糖结构,通过N-糖苷键连接在蛋白质分子上。纤维二糖水解酶和内切葡聚糖酶中也含有由N-和O-连接的寡糖。糖基化在糖苷酶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能增强酶蛋白对蛋白水解酶的抗性,不同纤维素酶组分由于糖基化氨基酸、糖链聚合度或分枝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形式,这体现了酶蛋白结构形式的多型性。从理化性质上看,纤维素酶的多型性主要表现在分子量、等电点和酶学活性等方面,其中内切酶在这些方面尤为突出。这方面的有关资料,一般是通过化学分析或氨基酸序列分析得到的,在图11.2中可见A.oryzae的β-半乳糖苷酶中N-连接碳水化合物的结构(Nakao et al.,1987)及A.niger葡萄糖氧化酶中N-连接碳水化合物的结构(Takegawa et al.,1991)。在表11.2中,可见T.reesei纤维素酶的碳水化合物组分,以及许多N-糖基化位点。CBHI在T.reesei分泌的纤维素酶中约占60%,对纤维素的水解起着重要作用。用木瓜蛋白酶限制性内切酶切T.reesei的CBHI分子得到具有独立活性的两个结构域:一个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催化结构域(CD),另一个是具有结合纤维素功能的纤维素结合(吸附)域(CBD)。真菌的CBD由33~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

糖原的合成场所 糖原的2113合成场所是细胞质。糖原的合成需5261要消耗ATP和UTP,合成反应包括以下两个4102步骤:16531、糖原合成酶催化的糖原合成反应不能从头开始合成第一个糖分子,这一过程需要至少含4个葡萄糖残基的α-1,4-多聚葡萄糖作为引物。2、在其非还原性末端与UDPG反应,UDPG上的葡萄糖基C1与糖原分子非还原末端C4形成α-1,4-糖苷链,使糖原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扩展资料糖原合成的逆反应是糖原分解,这一过程与合成过程除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外,其它酶均不一样。反应过程为:1、糖原中1个糖基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2、脱枝酶催化4-α-葡聚糖基转移酶活性,即将糖原上四葡聚糖分枝链上的三葡聚糖基转移到酶蛋白上。3、脱枝酶催化同一糖原分子或相邻糖原分子末端具自由4羟基的葡萄糖残基上,生成α(1→4)糖苷键。4、在1,6-葡萄糖苷酶活性催化下,这个葡萄糖基被水解脱下,为游离的葡萄糖。糖原的主要消耗场所:肝脏。肝脏原有糖原约占肝脏重量的5~6%,成人平均约有糖原100克左右。当长时间大量摄入糖类食物后,肝糖原可达150克左右,健康胖者甚至可达150~200克,当饥饿10余小时后,大部分肝糖原被消耗。糖原的相关疾病:糖原累积病。这是一类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

各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 线粒体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和脂质,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辅酶等小分子及核酸。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既有可溶的也有不溶的。可溶的蛋白质主要是位于线粒体基质的酶和膜的外周蛋白;不溶的蛋白质构成膜的本体,其中一部分是镶嵌蛋白,也有一些是酶。线粒体中脂类主要分布在两层膜中,占干重的20-30%。在线粒体中的磷脂占总脂质的3/4以上。同种生物不同组织线粒体膜中磷脂的量相对稳定。含丰富的心磷脂和较少的胆固醇是线粒体在组成上与细胞其他膜结构的明显差别叶绿体内部有基质、富含脂质和质体醌的质体颗粒,以及结构精细的内膜系统(片层构造,内囊体)。在基质中水占叶绿体重量的60%—80%,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离子、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酶、蛋白质、核糖体、RNA、DNA等。在绿藻、褐藻,红藻、接合藻、硅藻等许多藻类的叶绿体中存在着淀粉核高尔基体膜含有大约60%的蛋白和40%的脂类,具有一些和ER共同的蛋白成分。膜脂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介于ER和质膜之间,中性脂类主要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高尔基体中的酶主要有糖基转移酶、磺基-糖基转移酶、氧化还原酶、磷酸酶、蛋白激酶、甘露糖苷酶、转移酶和磷脂酶等不同的类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