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铜元,也就是常说的铜板,也许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民国期间的那些“红色硬币”,但实际上早在清朝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大范围的铸造铜元,和民国的铜元相比,清朝时期的铜元更具年代特色,下面文瀚乐拍就来具体说说。
对于清王朝来说,铜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光绪26年时,两广总督李鸿章奏请在广东地区开始制作铜元,以作为当时银元的辅币,从此开始直到1911年,总共11年的时间里,由于全国各地铸造铜元的时间、地点、材质并不统一,就使得清朝铜元的版本种类非常繁多复杂,不过这也为喜欢收集钱币的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乐趣。
最初广东版本的铜元,钱币上有“光绪元宝”四个字,中间没有铜钱常见的方孔,而是满文的“宝广”,上面有“广东省造”四个字,下面写着“每百枚换一元”,背后是飞龙图案,用英文写着“广东、一分”,1枚清朝铜元的重量大约是2钱左右。只不过这种版本的铜元和通常的民间习俗不同,因此后来的一分两个字就改成了十文,将每百枚换一元修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也就是说铜元对标作价的不再是银元,而是普通的铜制钱。
当时的清朝铜元面额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和一文,铜元的版面设计优雅端庄,雕刻水准精细优良,非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堪称是集当时制造工艺之大成。广东铜元的成功,带动了全国各地铸币机构的效仿,到了光绪三十一年的时候,全国已经有17个省开始铸造铜元,制作局多达二十处。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各省铸造的甚至同一省内铸造的铜元风格并完全相同,这就使得光绪年间的铜板变化极多,大清铜元行遍全国,各种版本也为人所津津乐道。在众多清朝的铜元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大清铜币光绪年户部造当十,在某些拍卖场所甚至拍出了百万以上的价格,可以被认作是当时铜元制作的顶峰。
曾经,铜元只是作为一种辅币或者是制钱的替代品存在,如今随着古钱币爱好者日渐增多,大清朝铜元开始被广泛关注,不同的版本和品相开始大幅影响铜板的价格,种类繁多而且风格多样,文瀚乐拍相信大清朝的铜元一定会让你感受到收集的无穷魅力。